1979年,贊比亞從中國買了12架殲6戰機,在交易當天,贊比亞竟然賴賬,只交付了一百萬美元,世界各國紛紛嘲笑中國是“冤大頭”,而贊比亞接下來的做法讓全世界“眼紅”中國。
巴基斯坦使用中國戰機一戰成名后,許多經濟落后的國家,都慶幸自己早就裝備了中國武器。
中國武器一躍成為全球軍事工業市場上的“香餑餑”,一直以來主導全球軍售的西方國家,對于如今局面是哭笑不得。
70、80年代的時候,中國武器可不是現在這樣“百家求”的局面,當初中國慷慨解囊,免費給一些貧困國家援助裝備,展現了國際責任感。
1978年,中國開始改變對外軍事援助的策略,從無償變為了收費和其他形式相結合的方式。
中國自主研制的殲擊機,也在爭取擴大海外市場,開始跟外國簽訂單,殲6戰機售出的第一筆訂單,是跟埃及簽訂的。
埃及曾經是中國的援助對象之一,這也算是雙方友誼的友好循環。贊比亞跟埃及的情況差不多,中國也對贊比亞有同樣的期待。
當時非洲國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武器的國家,就會在地區勢力的爭奪中落于下風,贊比亞對于武器的需求也很大。
想要的愿望是迫切的,可是贊比亞在得到戰斗機之前,先被兜里的錢絆住了腳步,贊比亞內憂外患,經濟發展一蹶不振,還欠著大量外債,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來買戰機。
中國從贊比亞建國以來,就一直大力幫助,修建鐵路、促進經濟,中國送出的溫暖讓贊比亞人如沐春風。
因此當軍事進口的需求十分迫切之時,贊比亞跟中國打商量,要不先付定金,交付戰機后再分期付款。
中國是老好人了,看贊比亞的情況也不容易,大方同意了這個要求,先付154萬美元的頭款,中國賣給贊比亞12架殲6戰斗機,隨后再支付尾款。
雙方愉快談成了合作,簽下了總價960萬美金的訂單,明眼人都看得出,中國對贊比亞提供了極大的讓步,哪家做生意也不敢冒這么大風險,只收到一百多萬就賣出十幾架飛機。
事情的發展果然讓外界料中了,中國這邊圓滿完成訂單,贊比亞卻拿不出剩下的八百多萬美金,每次中國催錢,贊比亞就開始哭窮。
中國賣殲6也不是做慈善,因此這筆尾款是一定要收回來的,在贊比亞百般推脫之后,中國派專人去贊比亞收賬。
到贊比亞一看,錢沒有,債一堆,贊比亞不僅欠著中國錢,還欠著好些西方國家的錢。西方國家更為強勢,贊比亞就把錢都緊著西方給,到了中國這邊就說沒有。
這不是將中國當“冤大頭”嗎?中國心善歸心善,可是白紙黑字的合同,贊比亞不能抵賴。
在中國的堅持下,贊比亞給出了方案,實際上也就是拆東墻補西墻,將還給西方國家的錢,拿出一部分還給中國。
中國體諒贊比亞不容易,接受了這種還款方式,可是天有不測風云風云,贊比亞國防大樓著火了,殲6訂單合同給燒沒了。
贊比亞本來想賴賬,還好中國盯得緊,拿出原始合同,有理有據,錢可以慢慢還,但是卻不能不還。
與此同時,贊比亞遭遇著西方國家的要債的強硬壓力,中國的做法可謂是如沐春風了,贊比亞認識到,中國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合作對象。
除了繼續分期支付尾款,贊比亞還陸續向中國加購了其他軍事裝備,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可靠又誠信,而且賣的裝備物美價廉。
贊比亞和中國的交易,被其他發展中國家看在眼里,當其他國家有軍事進口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慷慨的中國。
中國不用武力威脅,不用強勢壓力,就給中國武器打出了響亮的招牌。中國的樂善好施還帶來了其他意外驚喜,這些窮困的非洲國家,因為在交易中得到許多幫助,便在其他方面補償中國。
在全球銅礦出現危機的時候,贊比亞將自己的銅礦交給中國開發,也算是彌補中國多年來的幫助。
這種良性的互惠互利,讓其他國家眼紅不已,中國以德服人的做法,是其他強勢大國學不來的。
參考資料:合同被燒,贊比亞拒付12架殲6的尾款,中方協調后再獲2億訂單2022-08-2915:04·南陽政法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