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高校思政引領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凝聚育人力量,學校官微特開設“內大故事”專欄,以嚴謹治學的師者、奮發有為的學子為典型,展現校園里的學人群像、思想魅力與青春姿態,以此宣傳我校思想政治網絡教育的進展成效、經驗成果與優秀事跡。
青年學者李佳智
心中是北方家鄉
·生物醫學研究院青年學者李佳智·
清晨的陽光透過潔凈的玻璃窗灑進實驗室,內蒙古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青年學者李佳智研究員正專注地制備人源蛋白樣品,她和團隊正在圍繞RNA修飾酶與癌癥機制展開深入研究。
“RNA修飾酶就像是給生命指令加密的‘編輯器’,而疾病,往往就藏在這些‘編輯出錯’的地方。我們通過‘加工’‘標記’,大幅改變RNA的‘命運’,從而調控細胞生長節奏。”李佳智說,“我們不僅要揭開癌癥背后的‘分子密碼’,更希望以此為基礎,推動新型抗癌藥物的研發。”
從基礎研究到健康福祉,李佳智從事的科研工作聽起來遙遠復雜,但現實意義卻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對于癌癥患者,它可能帶來更精準、副作用更小的靶向治療;對于慢性疾病,它能幫助理解病因,從源頭預防;對于新藥研發,它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思路。
李佳智有著令人矚目的學術履歷:哈佛醫學院博士后期間,她在Nature發表重要研究成果,闡明了甲基轉移酶識別和修飾tRNA的分子機制。她曾作為第一執行人完成賽諾菲制藥公司的創新藥物研發項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2023年,李佳智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作為“駿馬計劃”高層次人才回到母校內蒙古大學。
“在內大遇見你,是我今生最美麗的風景。”2023年9月,站在校園新生報到處的展板前,李佳智百感交集。17年前,她是懷揣夢想的內大新生;15年后,她以教師身份重返母校。“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是母校的老師教導我追逐夢想,教會我責任與擔當。”李佳智說。
2011年,李佳智由內蒙古大學推免至中國科學院碩博連讀,此后,從中科院到哈佛醫學院,她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寬。但無論走得多遠,她始終記得2017年博士畢業前夕,母校老師對她說的那番話:“我們希望你飛得更高,去看更廣闊的世界。但無論成敗,內大永遠是你的家。”2022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的她,只向內蒙古大學投遞了唯一一份簡歷。
在哈佛的求學經歷讓李佳智始終思考:“為什么我們不能做出國際一流的研究?”這種追問轉化為推動母校科研發展的強大動力。回到母校后,入選多項人才計劃的李佳智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她著手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并為本科生開設科研實踐平臺,培養科研新生力量。“雖地處邊疆,相信我們同樣具有巨大的科研潛力,希望通過和團隊共同努力,為內蒙古大學乃至區域和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李佳智說。
01
02
03
編輯 :王燦
責編 :張振宇 武濤 張鑫玥
校審 :高嫚聆 白佳璇
審核 :劉雪峰
終審 :阿茹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