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面與高薪資哪個更重要?在不少畢業生眼中,這就是一個類似“魚與熊掌”的問題,只有少數能力優異者能做到二者兼顧。但面對就業這個影響一生的事件,畢業生何嘗不想“貪心”一點,既要豐富的崗位選擇,也要可觀薪資,將個人價值最大程度變現。一些高校也通過專業平臺吸引各個行業的優質企業,不斷增加畢業生“魚與熊掌兼得”的機會,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由該校舉辦的2025“南京人才日” “IN南京,邀寧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云集180余家來自不同行業的名企參會,其中既有羲和電力、波長光電等本地名企;也有中國移動、中核華興等央國企;小米、金斯瑞生物科技等產業龍頭,以及紫金山實驗室、紫金山天文臺等事業單位,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提供超4000個崗位。
在此期間,南航還將同步設置線上招聘專欄,提供近千家用人單位的上萬個崗位,以“線下主會場+線上云平臺”的模式打破距離與時間的局限,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選擇。
從已公開的數據看,南京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開出的年薪最高,在25萬至50萬之間。集成電路作為當下電子技術的新風口,是決定芯片制造、5G、物聯網終端、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業態發展的關鍵技術。2024年,集成電路投融資金額超1200億元,前三季度市場規模同比暴漲近20%。
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正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而南航在新興計算芯片、射頻和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光電融合集成、半導體量測設備、新型半導體器件等領域具備優勢,并逐漸形成鮮明的空天特色,對尚處“成長期”的集成電路而言,無疑是對其產業全面性的有益補充與完善。有市場規模、有發展需求、有特色高校,高薪搶人便成為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的“底層邏輯”。
至于南航的“老本行”,如飛行器制造、氣動結構設計、機體強度分析等相關崗位,也都能拿到16萬左右的年薪。誠然,我國有人駕駛航空器技術已相當成熟,招聘需求也有所放緩,然而新興的無人機領域卻是一片“藍海”。
南航先后研制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等多種無人飛行器,并響應國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戰略需求,在國內率先開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既有長期積累的社會口碑,又有引領行業新變的實力,難怪南航畢業生備受航空航天企業的歡迎。
此外,另有大模型工程師、生產工程師、算法工程師、心血管內科醫師、法務、視頻策劃等豐富崗位等待畢業生選擇,超90%崗位的月薪可達8000元以上。
既深植行業底蘊,又接軌時代前沿。南航不僅讓“選擇面”與“高薪資”不再對立,更以空天特色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鋪就個人價值與職業發展的雙贏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