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奪得“書圣”的原因,除了客觀因素,即梁武帝、唐太宗的推崇,其自身天賦、名師教導,也極其重要,特別是王羲之的不凡身世,使其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畢竟魏晉時期,筆法乃是禁傳秘籍,外人無法得見,他憑借身份優勢,得到真傳,基礎和眼界,遠遠高過常人。
個別史料,曾記載王羲之的自述:“余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見李斯、曹喜、鐘繇、梁鵠、蔡邕《石經》,又于仲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歲月耳,遂改本師,仍于眾碑學習焉”,依據這段話,可以看出,王羲之書法乃是學自衛夫人。
除了自述,張彥遠的《法書要錄》,也曾記載衛夫人,她把筆法傳于王羲之,正因如此,后世普遍認為,衛夫人就是王羲之的“啟蒙老師”,其地位非凡,值得崇敬,其實這種說法,存有一定錯誤,衛夫人確為王羲之的老師,但是并非“啟蒙老師”,真正的人選乃是王廙,其水平不輸衛夫人。
王廙,字世將,出身瑯玡王氏,王導、王敦的從弟,王羲之的叔父,據資料顯示,它少時便能創作文章,擅長音樂、射御、博弈、雜伎等技藝,書畫也是十分精通,陶宗儀曾說:“少能屬文,工書畫。作隸、草、飛白,得張芝、衛瓘遺法。自羲之過江前,廙號為獨步。“
關于王廙的書畫稱贊,并不限于此,時人稱“王廙飛白,右軍之亞”,王僧虔也說:“自過江東,右軍(王羲之)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盛熙明的《法書考》,中將其書法列為上品,梁朝《書品》也記載:“王廙為右軍(王羲之)之師。”
如此卓越的水平,自然令王羲之心生敬佩,他時常跟叔父探討書法,求教筆法,由此奠定王羲之的初期水平,不過風格上面,王羲之有所改造,其字更顯飄逸、婉轉,相比之下,王廙字跡偏為典雅、凝厚,尚有魏晉時期的古拙之風。
我們欣賞市面尚存的幾幅作品,楷書和“飛白體”居多,多用藏鋒書寫,點畫圓融、醇和,體勢偏為嬌小,保留幾分隸書的敦厚感,但是線條方面,呈現的靈動、自如之風,其“飛白體”也是寫的頗為精妙,蒼勁遲澀,十分自然,可惜年僅49歲離世,加上家族的人才太多,光芒掩蓋,目前知道他的人寥寥無幾。
您對王廙書法有何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