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也天與爺爺朱炳仁(左)、爸爸朱軍岷(右)合影。
“你好,能拍個照嗎?”“來,咱們在這兒合個影吧。”“麻煩跟我也拍張照,謝謝!”“可以請你在這里簽個名嗎……”
5月7日,在天津博物館“魅力庚彩 躍動河海”朱炳仁天津藝術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的孫子朱也天備受矚目。展廳內短短的一段路程,觀眾們爭相求合影、求簽名,把他當作幸運象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沾高考700分的“學運”,鼓勵自己的孩子。
被當成“許愿錦鯉”的朱也天,對大家的要求十分配合。他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可以理解,大家都喜歡找一個考得比較好的人沾沾喜氣。當然,我其實考得也不是特別好,畢竟(去年高考)涌現了一批高分考生,理論上來說應該找他們的更多。”
靠“天”吃飯 流量助力家族銅藝再上臺階
從坐邁巴赫汽車前往考場而走紅網絡,到以700分的高考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過去一年里,出身于銅藝世家的朱也天,頻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甚至連他的爺爺朱炳仁和爸爸朱軍岷也打趣,如今家里是靠“天”吃飯。對此,朱也天的回應格外謙遜。他坦言,去年及今年家族銅藝銷售量提升,自己身上的流量確實作出了一點貢獻,但根本原因在于爺爺和爸爸創新推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并深入挖掘了與之相配的文化內涵。
朱也天以家族銅藝產品“一舉奪葵”向日葵胸針和“登科及第”文昌塔擺件為例,認為這兩款作品的熱銷并非單純依賴他個人的流量。在朱也天看來,向日葵象征積極向上,文昌塔寓意學業有成,這些文化內涵與消費者的情感需求產生了共鳴,而流量只是起到了加速傳播的作用。
“以銅立業,以書立世”是朱家傳承百年的家訓。朱炳仁在繼承家訓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告訴下一代在面對事情時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對于自己身上的“流量”,公眾對他的刻板印象,朱也天秉承“平常心”。他說:“有些描述也不能說不對,我確實是因為坐邁巴赫高考火起來的,也確實考了700分,在北大學習,也確實給家族和企業帶來了一波流量。但是這也不是我的選擇。”
專注化學 生動有趣地科普化學知識
作為北京大學的學生,朱也天選擇化學專業曾引發外界質疑:為何不延續家族銅藝傳承,而選擇看似與其關聯不大的化學?他笑言,化學并非如大眾所想的遠離生活。化學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也讓他對這門功課充滿興趣。而這份興趣的源頭,正是化學實驗視頻中的元素反應。“化學還是比較容易讓人激起興趣的學科,我最早接觸化學都是看實驗視頻,就看到一些元素反應非常絢麗,有一種美感和神秘感吸引我去探索這些東西。”他說。
朱也天大一沒有選擇參加社團,而是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化學相關課程和任務中。偶有閑暇,他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喜歡跟同學組隊打游戲,打破了大眾對優秀學生的固有印象。
朱也天在化學科普方面已經有所行動。他嘗試制作短視頻,但也坦言科普并不容易,需要兼顧科學原理和大眾傳播規律。接下來他打算通過宣講、演示實驗、文化節展覽等多種方式進行化學科普,以更生動有趣的形式傳播專業知識。
至于未來有沒有可能繼承家族銅藝,朱也天的回答依然嚴謹:“我現在還不能很準確地給出答案,需要結合后面發展來看。”他從不排除將化學與家族銅藝相結合的可能性,“具體怎么跨界,還需要很多年的積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影 何宏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