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持續下了兩天大雨,金山區石化街道梅州新村161號樓的周師傅看著干爽的陽臺,長舒了一口氣。過去每逢雨季,他家總要在陽臺擺五六個臉盆接漏水,如今這一場景已成歷史。通過黨建引領下“三駕馬車”(黨組織、業委會、物業)的協同治理,這個有著37年房齡的老舊小區,用98%居民滿意率、30%維修成本下降、1.8%返修率的亮眼成績單,交出了一份基層治理創新答卷,讓這里2000多戶居民重拾安居夢想。
98%滿意率藏著繡花功夫
“以前汛期,我們每年要接到滲漏水報修40多次,相當于每周要處理3戶人家的問題?!泵分菥用駞^黨總支書記蔡峰艷翻開厚厚的維修記錄本。始建于1988年的梅州新村,外立面風化開裂,管道嚴重老化,屋頂漏水、墻面滲水、管道堵塞成了住戶們的“心頭病”。
面對居民日益頻繁的報修訴求,居民區黨組織牽頭“三駕馬車”搭建起“雙線并行”快速響應平臺。每月的“三方接待日”現場,總能看到業委會主任劉家驥拿著筆記本詳細記錄居民訴求;而在“三駕馬車”微信群,物業經理張英的手機24小時在線。
“我們推行了‘全時段、分等級’快速響應模式?!睆堄⒔榻B,通過公開24小時物業服務專線,建立報修分級處置機制,緊急類事件,維修人員確保30分鐘內抵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搶修;常規維修需求則1小時內響應,當日辦結。居民趙先生回憶,凌晨兩點在微信群反映下水道反水,半小時后維修師傅便上門搶修,“這樣的效率,誰能不滿意?”
“張師傅,上次修的陽臺還漏嗎?”每個周五,物業工作人員張守華都會挨個進行電話回訪。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背后,是“接單—維修—回訪—復盤”的全流程服務閉環。這些細節優化,讓居民滿意度從80%躍升至98%。
房屋不再漏水的破冰之路
現場查看、擬定維修方案、核定費用預算、征求本樓棟全體業主意見……走進小區業委會辦公室,墻面上懸掛的《維修資金使用流程圖》格外醒目。
去年7月,82號樓業主群因外墻維修方案爆發激烈爭論?!拔壹矣植宦┧?,為什么要分攤費用?”面對部分業主的質疑,劉家驥帶著政策文件,挨家挨戶上門溝通。半個月里,業委會團隊爬了上百層樓梯,最終用“滲水危害樓體結構安全”的實景照片說服了持反對意見的住戶。
在對64號樓屋頂漏水的維修中,居民許阿婆起初堅決反對分攤維修費:“樓上漏水和我們底樓有什么關系?”居委干部3次登門,用其他小區樓棟因滲水導致鋼筋銹蝕的案例耐心講解。當得知12戶鄰居已簽字同意時,她在征詢表上鄭重簽下名字?!艾F在想想,要是當時不修,雨水滲透導致墻體開裂那就更危險?!苯涍^系統性治理,去年雨季小區的滲漏報修量已銳減至28次,同比下降22%。
30%成本下降、1.8%返修率背后的較真
在維修現場,“三駕馬車”組成的聯合監督組嚴控施工質量,建材厚度用游標卡尺測量,隱蔽工程需三方驗收。小區監控室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屋頂防水層施工畫面,維修工張師傅笑稱:“現在干活像考場,每個步驟都透明?!?/p>
通過市場化比價和全程監管,自2019年起,梅州居民區業委會對某些維修項目進行了三次降價調整,并與維保單位協商確定項目維修的基本定價,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浮動。2024年完成的70次物業維修中,費用降低了30%以上,返修率僅為1.8%。更讓居民安心的是,業委會公布的維修資金使用明細表細化到每戶分攤金額,連螺絲釘的采購價都清晰可查。
“梅州新村探索的‘黨建引領+三駕馬車’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制度創新激活基層治理效能?!笔值傈h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沈磊表示,當物業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治理”,當居民自治從“各掃門前雪”升級為“共建共同體”,老舊小區實現了硬件煥新與治理升級的雙贏。
原標題:《98%滿意率+30%成本下降!看這個老小區如何告別“屋漏煩憂”?》
欄目編輯:顧瑩穎 圖片來源:石化街道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菊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