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統計數據表明,我們的社會,60歲以上老年群體,已經占到了人口比例的20%左右。
這標志著,我們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那么幾位老年人。
各位應該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
同樣是老年人,有人越老越清醒(開明),有人越老越糊涂(固執),這到底是咋回事?
養生的重點
這里說的清醒,你既可以理解為身體層面的,也可以理解為精神層面的。
在我的觀念里,人的身心是一體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除去極個別身心不同步的人,世上基本不會存在精神極其健康,而身體狀況極其糟糕的人,反之也一樣。
你去讀莊子關于養生的文章,里面幾乎完全沒有對有形之身的保養方法;
卻通篇不離對心神的養護。
莊子的觀點
莊子說: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督有統御之意,經則有標準、宗旨的含義。
這是說,養生跟任何事一樣,要抓住重點、中心!
而精神對身體來說,起支配作用,占主導地位。
可見,養生,重點在于養護心靈、養護精神。
老子的觀點
無獨有偶。
老子《道德經》中,處處在強調“知母守子”的道理: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宇宙之初,混沌一片,什么也沒有;
之后萬物肇始,有形從無形中化生;
可見,無是母,有是子;
無形的心靈和精神,是有形之身體的根源;
這意味著:
我們重視有形的身體(子、枝葉、表象),更不能忽略無形的精神(母、根基、本質)。
清醒的老人
其實相對這屆年輕人,這批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普遍有著較充分的保障。
不論是國家、社會和子女,都很關注老年人身體層面的健康;
而外界,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一部分明智的老年人,曉得抓重點。
他們懂得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們注重身心的協調,保持著有益的興趣愛好;
在生活上科學作息、合理飲食;
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清凈無為的道理,對他人不強求,對家人、子女的生活不多加干涉,凡事順其自然;
因此,他們也能夠與人相安無事,且能得到他人充分的尊重。
這樣的老人,自然過得比較舒心,精神上也較容易達到樂觀、豁達、清醒的人生境界。
身心通泰,比較容易保持健康。
另一類老人
不過,還有部分老人就不一樣咯。
他們還是像年輕時一樣追求厚重的滋味、口腹的滿足,卻無視自己的心靈需要。
他們不懂得到了一定年紀,要讓內心保持平靜的道理;
他們缺少自主意識,不知反省、內心永不知足。
嫌國家發的養老金太少,怪社會給的方便不夠,怨子女回報太少……
- 他們總是在計較得失,因此內心不得清靜;
- 永遠把錯誤歸因他人,所以事事想不通;
- 始終在攀比,覺得哪哪都不如人;
- 總是想牢牢把家庭和子女的控制權抓在手中……
這樣的老人,老是覺得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精神不愉快、氣血不順暢,總在慪氣,越生氣越糊涂!
這樣又怎么可能得到健康呢?
三自觀點
人的精神世界,是外力達不到的地方,又是身心的指揮部,決定著人一生的狀態。
要想老年時活成人間清醒,避免越老越糊涂、越老越固執的尷尬狀態,心智的成長很關鍵!
從當下開始,學習、覺悟、成長!
覺醒是一生的功課。沒有捷徑,無路可逃!
成長,任何時候開始都來得及。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