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浙江海洋大學聯合舟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岱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舟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等單位,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海洋防災減災科普活動。
5月11日,活動首站設置在小干島,“海島衛藍”大學生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實踐團成員通過“凈灘行動+科普宣講”創新模式,組織清理海岸線的同時開展移動課堂。這種知行合一的實踐方式吸引群眾主動參與,以實際行動構筑海洋生態安全屏障。
5月12日,活動第二站在岱山縣高亭鎮初級中學開展,160余名師生體驗這場科普活動。“海島衛藍”大學生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實踐團成員通過生動講解、視頻演示和互動問答,系統解析海洋災害成因及應對策略。隨后開展的防災知識闖關競賽點燃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以趣味競答形式檢驗學習成效,現場氣氛熱烈。
第三站是當天的創新展示環保科技融合成果。海洋工程增材制造及數字孿生實驗室成員現場演示將礦泉水瓶、廢棄漁網等海洋塑料垃圾,經3D打印技術轉化為防災主題文創產品。這項變廢為寶的實踐直觀展現了科技助力環保的新路徑,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四站實戰演練環節中,“海島衛藍”大學生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實踐團成員和學校聯合組織全體師生開展海洋災害應急疏散演練。隨著“風暴潮紅色警報”模擬信號響起,全校師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各班級沿預定路線快速有序撤離至安全區域,有效提升了應急處置能力。
收官之站選定岱山縣文化廣場,“海島衛藍”大學生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實踐團聯合舟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舉辦主題海報展。現場發放團隊自編的300余冊科普手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市民傳播防災知識。
本次5·12防災減災系列活動是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海島衛藍”團隊踐行社會責任的又一次特色行動,通過科普活動構建起“理論教學-科技體驗-實戰演練-社會傳播-生態實踐”的完整教育鏈條,實現防災知識校園普及與社會傳播的雙向延伸,為提升全民海洋安全意識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浙江海洋大學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