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美同意暫時“停火”90天,但在稀土領域的暗戰仍在繼續。中國對稀土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直接切斷了全球新能源與軍工產業的生命線。美國軍工受傷不假,但印度也在這場博弈中意外暴露了致命軟肋,竟然主動找上門,希望中方放其一馬。
據印媒透露,印度駐中國大使館表示,已收到有關鍺出口限制問題的交涉,并通過書面交涉和會談的方式向中方提出此事。
鍺是一種用于制造半導體、光纖電纜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礦物。而全球鍺年產量的一半以上都來自中國,但中國限制出口給印度帶來了巨大難題,尤其是給剛起步的印度電動汽車行業,帶來致命一擊。
印度今年電動車銷量沖到190萬臺,表面風光無限,但背后藏著致命弱點——每賣10輛車就有7輛用的是中國零件。從電池里的鈷酸鋰到電機里的釹鐵硼磁鐵,印度工廠連螺絲釘都得從浙江、廣東進貨。
當中國收緊“稀土閥門”,印度車企的流水線就像突然斷電的機器,連喊停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揭開了印度工業化的遮羞布,他們引以為傲的“印度制造”,不過是把中國零件組裝成整車的“拼圖游戲”。
客觀來說,印度走到這一步確實是咎由自取。當中美關稅大戰之際,莫迪政府自以為印度迎來百年難遇的機會,既可以趁機聯合美國打壓中國,還能實現“印度制造業”崛起,替代中國??上?,印度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國。
就在印巴空戰當天,中國對原產于印度的進口氯氰菊酯實施反傾銷措施,期限5年。緊接著印巴?;鸬诙欤裾抗嫉谖迮鲅a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宣誓對藏南地區的主權。再之后就是中美瑞士談判“?;鹦輵稹?。也就是說,中國在同美國的較量中,順便打了印度一巴掌,這叫摟草打兔子。
面對印度求援,中國早已把態度擺上桌面——核心利益寸步不讓,但留有靈活空間。就在中美談判之際,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開展多部門專項行動,重點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
當然,中方手段向來寬嚴并進。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已向至少四家稀土磁體生產商頒發了出口許可證。不過據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目前發放的許可證僅涵蓋歐洲和越南的客戶,美國仍然被排除在外。這種“分而治之”的手法,既避免樹敵過多,又為后續談判留足籌碼。
而印度的慘痛經歷,給所有各國提了個醒。
其一,真正的制造強國必須掌握從礦山到成品的全鏈條。就像中國用20年打造出稀土“開采-提煉-應用”的完整體系,而印度卻連電子垃圾回收都做不好,每年6200萬噸廢品中,只有5%的稀有金屬被回收。
其二,在中美之間“端水”的代價遠超想象。印度想左右逢源借力打力,結果兩頭受氣。反觀越南,這個曾被美國寄予厚望的“替代基地”,在特朗普身上吃了虧后,果斷轉向中國,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已正式開通。這種務實選擇,與印度“既要又要”的投機形成鮮明對比。
當中美的談判代表在瑞士握手時,印度工廠的機器仍處于停工狀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現代大國博弈早已超越槍炮對決,而是資源控制、技術標準和產業鏈話語權的多維絞殺。
中國的應對之道,恰如武俠小說中的太極高手——你見他在關稅戰場見招拆招,在稀土領域四兩撥千斤,在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而印度此刻的困境,恰似那些年嘲笑中國“只會造襪子”的國家,如今卻連造襪子的原料都要看人臉色。
印度當下的困境,恰似一面照妖鏡,映照出全球產業鏈的殘酷真相:沒有從礦山到成品的完整掌控,所謂“制造強國”不過是沙灘上的城堡。當各國還在為明天的生產原料發愁時,中國已握著稀土這張王牌,在新能源革命的牌桌上從容洗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