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春賞油菜花,夏榨菜籽油,眼下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1000余畝油菜迎來采收季,當地農戶正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待采收的油菜。
走進茅壩鎮官院壩區,一臺油菜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蓬松的油菜莢連稈被卷入收割機,由收割機完成脫粒、清選。這種機械化收割方式不僅提高了收割效率,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前我們十幾個人收油菜要一上午時間,現在機器半個小時就收完了,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及時栽種水稻。”茅壩鎮茅壩社區居民黃小維說。
收割機正在收油菜。
為了推動油菜機器化采收的普及,2022年,茅壩鎮以黨建為引領,成立仁懷市沃耕農機服務有限公司,通過“理論培訓+實操演練”培養出30余名熟練掌握油菜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設備操作的農機手,讓農機真正成為農民的好幫手。“這個機器性能先進,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通過操控臺上的手柄,就能精準控制收割速度、脫粒強度等參數,收割效率比較高,每天能收割50余畝。”農機手王明虎說。
收割機正在采收油菜。
在油菜收割機旁,農技人員與農戶們正忙著測產。金黃的油菜籽源源不斷地從機器中傾瀉而出,大家分工協作,稱重、記錄、核算,現場一派繁忙有序的豐收景象。“通過這次測產,今年我們的油菜整體比去年產量提高3%以上,畝產達135公斤,這主要得益于我們今年新品種的推廣。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良種的選育和科學的施肥,包括病蟲害防治,保證我們的油菜持續穩產高產。”仁懷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高級農藝師趙應說。
油菜測產。
近年來,茅壩鎮官院壩區通過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實施精細化田間管理,同時結合“稻油輪作”復合經營模式,實現了“一田雙收”,畝均增收12000元,惠及農戶800多戶。“我們以測產數據為依據,明年擴大高產優質的油菜品種進行種植,邀請農技專家開展‘一對一’的技術指導,探索‘水稻+ 油菜 + n’的輪作模式,油菜收割以后,及時地銜接水稻種植,利用油菜的秸稈還田,提升土壤肥力,產出生態菜籽、稻米、鴨、魚,多渠道地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茅壩鎮官院村官院壩區產業黨支部書記郭九龍說。(文/圖 涂順菊、蒲鑫鑫、任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