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青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受訪者供圖
近日,四川省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第五批)正式公布,自貢市大安區“申家草編”和“牛佛蒸籠”兩項傳統技藝成功入選,為千年鹽都再添文化新名片。這兩項承載著鄉愁記憶、蘊含著智慧結晶的技藝,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申家草編
在團結鎮申家村,一門傳承數百年的草編技藝正在書寫新的篇章。據史料記載,申家草編技藝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是當地村民世代相傳的“看家本領”。走進申家村,隨處可見村民巧手編織的身影,草莖、麥稈、蘆葦在他們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經過編、結、辮、扣等十多種傳統技法,化身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我們不僅保留了傳統草編技藝,還創新開發了網紅草帽、工藝裝飾品等新產品。”申家草編傳承人陳群介紹,近年來,他們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讓這項古老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申家草編不僅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更成為展示大安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在千年古鎮牛佛,一道傳承百年的美食——牛佛蒸籠,正以其獨特的風味征服著八方食客。這道源自清朝的特色美食,集鮮、香、麻、辣、嫩、勁、爽于一體,堪稱自貢美食的金字招牌。
牛佛蒸籠
“我們堅持傳統工藝,選用本地優質食材,確保每一籠都保持最地道的味道。”牛佛蒸籠傳承人胡力洪介紹,近年來,隨著古鎮旅游的發展,牛佛蒸籠不僅成為游客必嘗的美食,更成為展示牛佛文化的重要載體。2021年,中央電視臺《辣椒的征途》節目組專程前來拍攝,讓這道地方美食走向全國。
大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申家草編”和“牛佛蒸籠”的成功入選,不僅是對大安非遺保護工作的肯定,更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動力。下一步,該區將繼續加大非遺保護力度,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產業融合發展,讓更多“老手藝”煥發“新生機”,為鄉村振興貢獻文化力量。
這兩項技藝的成功入選,不僅是大安文化傳承的生動寫照,更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典范。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大安正以文化為媒,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綻放異彩,書寫著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