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W機器人國白賽】萌芽戰隊再次開啟全國招募:
? 小學招收1-5年級,可征途可集訓
? 初中招收6年級-初二,專屬集訓
? 最高可達國家一等獎冠亞季軍
?可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部分地區有中考加分!
預約直播間了解和報名
一年級-初二學籍學生均可報名
入群可領取科技國白賽歷年真題
科創這條路,我們是怎么一步步走出來的?
我是從2022年開始帶孩子走上科創這條路的,起初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但一路走來,越走越清晰地感覺到一件事:
科創,正從小眾探索變成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
就拿深圳的“明日科創之星”來說,2024年度獲獎人數直接漲到3231人,幾乎是前三年加起來的總和(前三年分別是:321、484、1117人):
廣州、北京、杭州、中山、鄭州……各地也都在同步推進科技特長生的認定和培養。
科技創新評優、創新型人才庫,這些原本聽起來很遠的詞,現在都跟中小學生掛上了鉤。
連我在五六線城市的小學當老師的朋友,也收到了舉辦機器人比賽的任務通知。
朋友感慨說,以前真沒想過這事能和縣城小學扯上關系,但現在,真的發生了。
所以不是卷,是趨勢真的來了。
我家是趕上了這一波紅利的,也一路摸著石頭走到今天。
孩子不是天賦型選手,但在機器人、編程、科創發明等方面,在創想機器人俱樂部老師的培訓下,扎實積累,也拿下了不少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獎項。
往屆獎項
這是2023年-2024年的部分賽事的獲獎證書,我們不僅在國家白名單競賽里獲獎,并且因為學到的是真水平真實力,在教育局、教育廳組織的現場科創賽上,也脫穎而出。
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他們變得更能堅持、更能扛挑戰,也更有方向感。
所以如果你也在猶豫值不值得試,不如先來聽聽我們的經驗。
我們走下來后發現,在眾多科創方向里,編程和機器人這兩個方向,是目前普通家庭最容易上手、最容易看到成果的。
門檻不高,賽事體系成熟,政策認可度也高。
不管是機器人比賽的現場打分制,還是編程課程對接的信息學體系,路線都是清晰、可循的。
尤其是低齡階段——在孩子還沒有被繁重學業拖住的時候,提前布局,反而是“少付出,見成效”的高回報時期。
如果是高年級才起步,建議選擇集中、高效、專業度高的集訓方式,用有限的時間打出成效,會更劃算。
萌芽戰隊已經組織兩年了,一共600多個學生加入了我們,省級國家級平均獲獎率95%,都是創想機器人俱樂部老師培訓的成果。
我家孩子這兩年在創想工作室跟著萌芽戰隊走了不少國白賽事。
線上AI課和直播課打基礎,線下集訓沖刺,最后上賽場真刀真槍跑一遍——整個路徑清晰、節奏合理,孩子和家長都知道每一步在做什么。
我們家的學習習慣是抽周末的下午出來,先看課,然后跟著課程指導操練,不懂得的地方跟老師遠程微信語音、視頻或者文字,老師教得很細致,練“到了實際賽場,輪子要擦一下防止打滑”這些注意事項都會告訴孩子。
很多孩子第一次參賽就站上了省獎、國獎領獎臺,這種效率,在別的類型比賽里其實很少見。
我們的獲獎率九宮格真的放不下!
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全球總決賽初級組冠軍、高級組冠軍和亞軍
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大連錦標賽包攬初級組和高級組的冠軍、亞軍、季軍
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賽全球總決賽高級組冠軍
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鄭州錦標賽包攬冠亞季
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鄭州錦標賽16強占13支隊伍
更關鍵的是,現在連傳統的科創發明比賽,也在朝“現場賽”轉型。
今年改成現場賽也是臨時發的通告,只給了全部選手一周的時間準備,所有的要求全保密,天河區區賽、廣州市市賽,廣東省省賽,全部都改制。
誰能現場動手,誰調得準、跑得穩,誰就拿分。這對普通家庭來說,其實更公平了。
但前提是,選對了方向、選對了平臺。
不然錢花了,時間搭了,孩子還被打擊了自信,就太可惜了。
我見過不少家庭,熱情滿滿地報了班,但最后孩子哭著放棄了。
很多機構打著“科技進校園”的口號,教的卻是一些脫離實戰的花架子。讓孩子拼幾個模型、畫幾個圖、做幾個展示視頻,拍完照就完事。
這些項目看起來熱鬧,實則缺乏邏輯、系統性和實用性。
真正到了比賽現場,很多孩子一跑程序就卡殼,機器人基本無法完成任務。孩子崩潰、家長著急、老師還甩鍋說:“他學得還沒到這一步。”
在去年的WRC現場,就有孩子完全不會做程序,最后在現場吃了鴨蛋,最后機構老師說“他沒學到”,我們好幾個家長聽完都震驚了。
那一刻,最難過的不是成績,而是努力被辜負。
而在創想老師的體系里,整個教學節奏是從思維、到搭建、到編程、再到實戰,一步步打牢的。
創想和別家機構在教法的區別
我們這次采訪了好幾個學員家長,他們的反饋都是一致的,老師授人以漁,非常耐心。
我們采訪了一年級的小朋友,認字都還不熟,但程序寫得可清楚了,整場比賽自己一個人調試完所有流程,穩穩地完成了任務。
有家長跟我說:“我站在場外看著他簽字確認那一刻,眼淚都要掉下來,真的感覺他一下長大了。”
這孩子后來拿到了WRC總決賽二等獎。
獲獎小選手實錄
我們不少年紀小的一年級孩子,人雖小,但成長得非常快,最高的獎項是WRC總決賽一等獎亞軍。
在我心里,這才是科技教育真正的意義。
獎牌是努力的回報,但在一次次實戰學習中,孩子練出的韌勁,積攢的方法,收獲的自信,更加可貴。
這些都是真實、不摻任何水平的好評。
每個孩子,都值得有一次“我來試試看”的機會。
我們萌芽戰隊的一個杭州家長,她女兒原本對機器人沒什么興趣,只是抱著“去玩玩看”的心態參加萌芽戰隊,在創想教練的培訓下,試試摸索下。
結果沒想到,第一年就拿了省二等獎,第二年拿了省一等獎進了國賽,并拿下國家二等獎。
那次賽后,她哭著跟媽媽說:“我明年還要再比一次,我覺得我能拿全國一等獎的。”
和家長的溝通實錄
她現在成了班里最懂機器人的人,甚至當場糾正過老師的程序錯誤,成了學校重點培養的“種子選手”。
和家長的溝通實錄
所以,有時候不是孩子有沒有興趣,而是他/她有沒有機會接觸到“我行”、“我會”的學習體驗。
在創想的訓練體系里,課后的輔導都是一對一的,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適配對應的教學節奏,因材施教、因勢制宜。
采訪家長實錄
和家長的溝通實錄
家長要做的,也不是安排目標、追著結果跑,而是給孩子搭建一個溫柔但富有挑戰的起點:
不被分數催趕、勇于試錯的環境,
一個愿意傾聽、懂引導的教練,
一次能留下成就感的首場實戰。
在創想的培訓體系里,都可以做到!
我也很幸運,孩子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遇到了一群真正懂孩子、也愿意陪著一起走的老師。
這讓他們在一次次試錯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憑著兩年真槍實戰學下來了不少真本事。
家長給出的每一份的實在好評
所以我更想對還在觀望的家長說:別被焦慮裹挾,也不用急著否定。
你可以暫時不決定,但可以先了解、先看看,也許某個瞬間你會發現:
這條路,其實沒你想得那么遠不可及。
每次比賽,創想老師都會帶隊到現場。
廣東省已經明確給出信號,要在全省范圍內建立科技特長生認證機制,從小學就開始選拔科技人才儲備庫。
這意味著,這輛車已經開動,而且跑得越來越快。
其他省市也在同步搭建屬于自己的本土體系。等體系一旦成熟,想“中途搭車”,難度只會更高。
現在,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認清方向的時候。
以上是萌芽戰隊的部分賽事獲獎率,還有幾場比賽成績也很好,但太忙了還沒更新上去,下次來
如果你愿意認真走這條路,那我想說,你可以帶上這三樣東西,跟我們一起出發:
對孩子真實狀態的觀察與理解
對教練教學質量的信任與支持
對未來趨勢的理性判斷和信心
不要被“短平快拿獎”的宣傳套路迷了眼。
真正有價值的訓練,不是刷幾個模型、拼幾個流程圖就能完成的;
它是孩子一場潛移默化的成長之旅。
這條路上,會有汗水,也可能有淚水;
但也會有激動、有自信,也會有遺憾。
有過淚有過笑
更重要的是,孩子會開始慢慢發現:原來我真的能做到一些事。
它不是一場比賽的終點,而是一段孩子探索自己、突破自己、悄悄積累能量的旅程。
愿你和我一樣,在這場春風里,陪孩子走得穩,也走得遠。
感謝你的 點贊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