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與沙特正式簽約一攬子軍事采購協議,總價值高達1420億美元,比之前預測的“1000億美元”,多出了42%。放在這個美國剛剛停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空襲,中國殲-10CE在南亞大敗“陣風”的時間節點,大家不禁感慨萬千。
▲殲-10CE得賣掉1500多架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這份史無前例的軍購中,MQ-9B占據了200億美元,而這款美國引以為傲的無人機,已經被胡塞打下來20多架,性能有目共睹。1000枚AIM-120C8要價35億美元,平均單價是霹靂-15E的兩倍以上, 但后者的相控陣雷達導引頭、雙脈沖機制等特性,前者是一個都沒有。而哪怕沙特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其最期望的F-35A仍然沒有一點消息——再一次證明影響軍購最大的因素,并不是裝備性能,而是背后的政治因素。
▲MQ-9B是真配不上這個金額
特朗普第一次任期內,和沙特簽下了1100億美元軍購訂單,拜登任上和沙特關系鬧僵,所以放棄了這項傳統,現在這一筆1420億美元,等于沾了過去四年的光。而從以往經驗來看,這么大一筆錢也不是沒有商量的余地,沙特也會在簽署具體協議時,盡量擠出水分。比如說早年美國遞交的四艘瀕海戰斗艦采購合同,價值高達112.5億美元,后來就談到約60億美元,縮水近一半。而實際上美國造船企業,只從美國國防部拿到12.14億美元的建造合同,為國際買家生產三艘瀕海戰斗艦(第四艘在沙特本地組裝),可見其中利潤之豐厚。
▲美國已經開始退役的瀕海戰斗艦,出口價格高達15億美元
換句話說,沙特掏1420億美元買美國裝備,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表演——雙方都竭盡全力,將軍購項目放在一起簽,拿出一個好看的數字,至于事后真正有多少項目成交,又以什么價格,那是另外一回事。而隨著雙方圍繞F-35A的矛盾越來越大,這次的1420億美元落地比例,恐怕會很難看。以往美國裝備雖然價格昂貴,但性能還是有保障的,F-15和M1A2在沙特軍隊手里表現不佳,并不妨礙本身技術水平得到廣泛認可。而現在這種“高價買高端裝備”,已經開始向“高價買落后裝備”轉變。
▲用不好和本來性能就差是兩回事
美國軍事工業的凋零肉眼可見,但也還沒有到無法滿足沙特需求的程度,遲遲不向沙特提供F-35A,反而一再拿出昂貴的F-15升級方案,無非是想多榨點油水——F-35A現在出口只能拿到一筆錢,中間硬塞一個F-15升級方案,這就是兩筆。考慮到沙特裝備的200多架F-15中,有大約70架適合升級,這將是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大額交易,至于以F-35A為籌碼,從沙特獲得的其他收益,更是數不勝數。而沙特對此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傳統上采購其他國家戰斗機與美制型號抗衡的策略,因為歐洲開發五代機的腳步緩慢失效了。
▲F-35A的問題,已經折磨沙特很多年了
從這份1420億美元軍購透露的消息來看,沙特似乎是屈服了,同意掏錢按照美國建議升級F-15。換句話說,再過幾年沙特應該就能拿到,心心念念的F-35A。到時候殲-35差不多也已成熟,殲-35E將會是沙特手里的關鍵籌碼——這并不是說沙特敢于沖破重重阻礙,大膽下手先采購殲-35E,而是說在理論上,擁有了除F-35A之外的其他選擇,這與F-35A占據壟斷地位,沙特毫無反抗之力是本質區別。
▲殲-35是真有改變局面的能力
其實印度當年選擇“陣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政治考慮——印度雖然不需要向歐洲“交保護費”,但主力戰斗機基本都來自俄羅斯的情況,讓其非常擔憂,“陣風”最大的意義,是打破蘇-30MKI的壟斷地位。最終,印度空軍成功把自己帶到坑里,而沙特能否在新時代作出正確選擇,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