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3年,楊堅命楊素督建仁壽宮。
公元595年,楊堅聽聞楊素建造仁壽宮時導致大量百姓傷亡,并把死尸全部都焚燒清除。因此而暴怒。楊素為此惴惴不安。但沒想到第二天楊堅召楊素進攻,獨孤皇后竟然給與了楊素嘉獎。而楊堅和獨孤皇后對楊素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在背后是不是有某種政治考量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這段歷史。
01
《資治通鑒》原文
(原文和譯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參看本公號同步發布的原文和譯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設置放大觀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僅放置圖片
原文文字版本請點擊以下鏈接閱讀
02
譯文
03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二月,楊堅決定在現在的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新城區建造避暑行宮,下令楊素為總監負責總體督造,任命宇文愷檢校將作大匠主持規劃設計工作;封德彝為土木監,主管施工事務。
至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壽宮宣告竣工。
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建設仁壽宮呢?因為長安這個地方夏季還是比較悶熱的,到了夏季平均氣溫能到24~28℃。所以古代沒有降溫措施夏天還是比較難過的。
而仁壽宮所在的寶雞這塊地方夏季6、7、8月的平均氣溫僅為18.7℃,6月的平均氣溫更是低至17.6℃,即使在盛夏時節也能感受到一絲涼爽。所以現在西安的人還經常到寶雞這個地方避暑。
其實最早周人的都城岐山其實就是在寶雞這塊地方。
所以楊堅才決定在寶雞這個地方修建仁壽宮,夏天到這個地方辦公。就跟清朝夏天去承德避暑山莊辦公類似。
而歷史上記載仁壽宮的規模還是非常龐大的,“夷山湮谷以立宮殿,崇臺累榭宛轉相屬。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頓顛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為平地,死者以萬數。”也就是說仁壽宮依山而建,所以工程量是浩大的。因為工期緊,所以死亡的民工是非常多的,據說死亡人數以萬來計數。
而楊素這個人又非常嚴苛,在其督辦下拼命的趕工期,所以才造成死亡這么多人。(當然具體死亡的人數早就不可考證,后來唐代拿仁壽宮來指責隋是暴政也是有可能的。但唐代李世民又大規模的重建改成九成宮,其規模超過了隋朝,似乎也沒有受到苛責)。
之后楊素又將修建仁壽宮中死去的民夫的尸體焚燒,這才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于是就傳到了楊堅的耳朵里,楊堅就非常的不滿。之后楊堅親自去仁壽宮考察,發現 宮殿規模非常大,就怒沖沖地說:“楊素殫竭民力修建這座離宮,是為我結怨于天下百姓。”
所以當時楊素就非常忐忑,覺得楊堅一定要拿自己開刀。但 土木監封德彝勸楊素說:“您不必擔憂,等皇后來到以后,陛下必定會有詔書贊揚您。
果然第二天獨孤皇后到了之后,宣楊素覲見,不僅沒有責罰楊素,反而 慰勞楊素說:“你知道我們夫婦已老,沒有娛樂的地方,所以將這座宮殿裝修得如此華麗,這豈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現!”于是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帛三千段。
《資治通鑒》記載的這段歷史讓人看了一頭霧水,會覺得楊堅這兩口子是不是有毛病?既然發現楊素敗壞了自己的聲譽,為什么不嚴厲的制裁楊素,反而還要安慰楊素,甚至還有獎勵楊素,如果按照楊堅的脾氣,楊素早就應該被亂棍打死了。
關于這段歷史,我個人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楊堅之所以改變了之前對楊素的態度,而聽從了獨孤皇后的處理意見,這里面一定有政治考量。
我個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是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就是楊素出身弘農楊氏,本身在原來西魏家族影響力就非常大,楊堅的父親不過是號稱出身弘農楊氏罷了,真正是不是是存疑的。所以楊堅面對楊素的處理還是慎重的。在局勢不穩的情況下,他對于這種世家大族更多采取拉攏態度以防生變。
而楊素在當年西魏滅北齊的過程中, 就率領其父親的舊部立了大功,當時就封為了安成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要知道在當時手里有自己的部曲,再加上世家大族彼此通婚,一呼百應,連帝王都會忌憚從而拉攏的。這就是世家大族在南北朝時候地位的重要性。
而宇文赟死后,楊素就投靠了楊堅,所以楊堅篡位要沒有楊素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后楊素又幫助楊堅平定了尉遲迥叛亂 ,攻打宇文胄,之后晉升為上柱國。
而之后不管是滅南陳,平定南方叛亂還是北伐突厥,楊素都是主力擔當。其實背后不過是楊堅對其非常信任罷了。而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楊素在隋的軍隊中的地位是大幅度上升的,如果貿然的處理楊素,會不會在隋朝還沒有立穩腳跟的情況下生變,是楊堅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而孤獨皇后為什么會在楊堅震怒的情況下能說服楊堅獎賞楊素呢?如果從后來太子危機的情況來看,當時高熲和獨孤皇后之間應該爆發了矛盾。
我們之前講過高熲是獨孤家的人,所以獨孤皇后才把他當自己人,讓他輔佐楊堅。但是后來在楊堅不滿楊勇的情況下,高熲依然選擇了楊勇,這就跟楊堅和獨孤皇后的意見不合了。而之后楊廣之所以能成為新的太子,背后不就是楊素的支持嘛。而楊素為什么支持楊廣,很可能就是這個時候投靠了獨孤皇后。
而在修建仁壽宮的時候,當時蘇威被貶,實際上朝堂上是高熲和楊素兩人擔任左右丞相。而楊素這個事情是誰在給他上眼藥呢?就是高熲。所以高熲和楊素的不合這個時候就已經爆發了。而當時獨孤皇后應該也對高熲不滿了,所以才會選擇拉攏楊素來制衡高熲,后來楊素站隊楊廣,高熲站隊楊勇就已經很明顯了。所以高熲后來被貶實際上是因為他站隊楊勇,是政治站隊問題。而楊勇已經被楊堅和獨孤皇后確定廢棄了,所以高熲被獨孤皇后拋棄這個時候就已經有端倪了。
當然這以上是我個人的猜想,沒有史料的驗證。但是楊素之前惹得楊堅震怒,但隨后獨孤皇后反而說服楊堅拉攏楊素,背后一定是有政治考量的。所以作為政治家是絕對不能感情用事的,如果感情用事,那死得也會很快。
所以對于政治家而言,只有利弊的權衡,不會有所謂的對錯。
其實不僅政治家是如此,作為一個成年人,在社會上處理問題也應該如此,成年人不要看一時對錯,而是要學會權衡利弊,你只有先生存下來,逐步培養自己的勢力,才有可能對你認為錯的東西逐步去改變,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恰恰是絕大部分人做不到的。
另外,在今天的文章中楊堅把蘇威免職,后來又啟用了蘇威,其中提到楊堅對蘇威看得就非常透徹。其他人攻擊蘇威所謂貪腐,在楊堅看來都是黨同伐異找的借口罷了,他知道蘇威不是這樣的人,但他也知道蘇威這個人最大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 秉性殘暴,為人處事不合適宜,求名的欲望太強,別人順從自己則皆大歡喜,不順從自己則惱羞成怒。
其實之前我們講蘇威搞門閥就是如此,楊堅對他看得是非常透徹的,我們之前也提到過這是很多知識分子的通病。但是要知道人無完人,是人就一定有短板,有各自的問題,那么能不能因為一個人不是完人就不用了呢?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而言,要學會容忍下屬的短處,用人所長,這樣才能完成一個個既定目標,而不可能因為下屬有一些短板就棄而不用,這樣馬上面臨的就是無人可用的問題。比如京東老板因為下屬有短板,有問題,就都開除,自己去送貨,一天工作24小時他也干不出來現在京東規模的百萬分之一。
所以為什么企業和政府的管理崗有的時候需要一些有經歷,有沉淀的人掌舵,因為歲月和經歷會讓他懂得如何推進一件事情而不是頭腦發熱的處理事情。學會權衡利弊而不是憑自己的好惡去做事情,對于一艘大船而言,穩要比快更重要。
所以一個人一定要學會如何讀歷史,讀歷史不要讀成憤青,而是要看古人的管理智慧,學會為自己所用,這才是讀歷史的最大收獲。
關注《讀史學文》,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加入讀史明智知識星球,探討更多感興趣的歷史話題
關于隋唐,《資治通鑒》的記載是相對有限的,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關注一下文章末尾的相關圖書推薦,點擊鏈接即可下單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