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美國對中國儲能電芯征收的關稅將從此前的150%以上,驟降至40%左右。
那么,儲能電芯對美出口是否已經重啟?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還有40.9%的關稅,出口不見得會大增,(但)不找中國買,也沒有地方買啊。”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一家再生能源與科技研究顧問公司)統計,2024年度海外市場儲能電芯出貨量為137.3GWh(吉瓦時)。海外市場前五企業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及瑞浦蘭鈞。也就是說,海外儲能電芯,前五都是中國廠商。
此外,在海外儲能電芯市場前十廠商中,中國廠商有8家,另外2家則是韓國廠商——Samsung SDI(三星SDI)排名第六,LGES(LG新能源)排名第九。
我國廠商在國際儲能電芯市場占據主導
上海有色網(SMM)預計,5月14日起,中國出口美國的儲能電池關稅為40.9%;8月12日起為64.9%;2026年1月1日起為82.4%。此外,5月14日起,動力電池關稅為73.40%。
可以看出,5月14日起,儲能電池關稅低于動力電池。不過,在這90天的時間里,中國廠商是否將抓住關稅下降的“窗口期”,向美國出口儲能電芯?
SMM認為,此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出口的儲能電芯關稅一度高達155.9%,使得中國儲能電芯及儲能系統直接出口到美國幾乎停滯。當前90天的“窗口期”,勢必會引發中國儲能企業的搶出口潮。由于中國儲能電芯在生產成本、電芯性能以及產能產量方面的優勢,即使在40.9%的關稅政策下,中國儲能電芯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依然不減。
圖片來源:SMM
張金惠也表示:“磷酸鐵鋰(儲能電芯),全球也只有中國能出貨。國內價格有優勢,即使加上40.9%的關稅,出去還是有競爭力的。”例如,InfoLink Consulting指出,韓系廠商LGES儲能電芯產能過去主要集中于中國,2024年才逐步加快其他地區布局的腳步。
江蘇省儲能行業協會會長朱俊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美國市場需要補充(儲能電芯);此外,大家也在評估90天之后關稅的波動,因此先借機囤積一部分。”
對于儲能電芯是否會通過其他地區“轉口”?朱俊鵬認為:“這次關稅下來了,也沒必要做‘轉口’。現在的關稅下,國內的(儲能電芯)產品在美國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國內儲能電芯出現“搶出口”預期?碳酸鋰價格率先回暖
此前,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之下,美國本土儲能電芯產能也未曾大幅擴張。4月29日,InfoLink Consulting發文稱,盡管本輪貿易壁壘起于美國,且美國有IRA(通脹削減)政策作為驅動力,但美國本土儲能電芯產能仍未大幅擴張。企業顧慮集中在政策不確定性、制造成本高昂與北美地區上游相對欠缺等因素,因而傾向于先在其他低成本區域設廠,再輻射供應北美市場降低風險。
美國市場對中國儲能電芯的依賴度高達90%以上。在美國本土產能未崛起,中國儲能電芯在當下關稅下具有競爭力的背景下,搶出口似乎勢在必行。
目前,作為鋰電產業鏈價格信號的碳酸鋰已率先回暖。SMM數據顯示,5月14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6.47萬元/噸,環比上一工作日上漲100元/噸。SMM認為,美國最新對華關稅政策在90天周期內,可能促使中國儲能電芯出現搶出口預期,從而帶動碳酸鋰需求量級的提升。不過,SMM也表示,目前碳酸鋰的累計庫存水平較高,且礦石價格持續跌破新低,成本支撐不斷走弱。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是否已經開始搶出口,多家儲能電芯廠商卻表示,相關影響并沒有那么快。瑞浦蘭鈞相關工作人員回復每經記者稱:“反應應該沒這么快呢,之前影響好像也不大。大家跟的都是長線的大客戶,我個人感覺很難有很大影響。”
另一家頭部儲能電芯廠商工作人員也表示:“中美關稅應該對我們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我們海外市場的話還是集中在歐洲、中東、亞洲。”
對于相關關稅下降是否短期增加儲能電芯出口以及美國方面是否開始囤儲能電芯,寧德時代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我這邊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