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釋放的信號:監管失靈。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聯合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
什么突出問題呢?
我看網上有人說這次約談的導火索是山東棗莊一餓了么站點兩名連襟騎手先后猝死,卻得不到工傷認定賠償的新聞,所以五個部門才開聯合起來開了這個會。
這種可能性是有,但個人感覺不大。
首先,新聞通稿說的是,要求相關平臺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要公平有序競爭合法規范經營
這側面說明會上主要內容,聊的是反壟斷和食品安全問題,勞動法的落實問題,被收斂在“等法律法規規定內”,并不是本次討論的重點。
其次,在倒數第二句“維護消費者,平臺商家和騎手“合法權益”(騎手的權益是排在最后)”,也不難看出,弱勢的騎手不在秤上,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談判砝碼。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聯合的五部門里面也有人社部,但是存在感并不強。
而這個會議是市場監管總局牽頭的,作為反壟斷執法機構,因此估計開會的主要方向,是有形大手要求各平臺控制相互競爭烈度,對補貼傭金等肉搏手段不要用得太狠,別太卷。
而被約談點名的三家外賣平臺里,市場占有率最低的京東反而是排在第一位,明眼人都看得出,約談的起因是京東強勢入局外賣市場。
在京東加入前,美團和餓了么雖說競爭多年,卻基本各守地盤,市場份額維持在“8比2”的比例,好幾年都沒太大變化。
雖說有反壟斷監管的約束,強勢方不再試圖獨吞整個市場,但這種表面平和的“寡頭壟斷”其實對消費者并不友好,選擇少了,價格自然難以下降。
但京東入場后,市場一下子起了波瀾:先是傳出美團要求騎手“二選一”的消息,接著餓了么聯合淘寶加碼補貼,原本穩定的格局變得暗流涌動。
但外賣行業涉及的勞動力規模實在太大了——美團一家每月就有300多萬活躍騎手,餓了么和京東也各有不少人。
這么龐大的就業群體,必須保證穩定,容不得大動蕩。
單從這一點看,監管部門找幾家企業約談敲打,也是必然的。
但是,靠約談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回想一下,四年前北京那位親自體驗送外賣的處長,他的行動帶來了什么實質性的改變嗎?除了感覺配送費越來越低,外賣員的處境真正改善了嗎?
大家都說無底線的價格戰要不得,但反過來看,難道市場被幾家大公司壟斷、算法機制不透明導致騎手困境、平臺抽成過高,以及那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就是我們愿意看到的嗎?
外賣平臺發展了這么多年,各種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這恐怕說明,監管層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而那些超大型的平臺似乎已經變得難以撼動,形成了某種“大到不能倒”的局面。
事實也證明,如果只是約談,而不是真正嚴格地執行法律法規,恐怕很難解決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過去十幾年的經驗,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就拿2021年那件事來說,市場監管總局因為美團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進行了處罰,還給美團發了一份行政指導書,提出了15項整改要求,并限定了三年的整改期限。
這些要求里,就明確提到了要切實保護平臺商戶,特別是中小餐館的合法權益,比如不能強迫商家參加那些需要商家自己承擔成本的促銷活動;
強調了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保障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確保他們的勞動收入,完善社會保障。
此外,還要求平臺依法向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的交易信息,不能違法收集和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要保護好消費者的隱私。
但是,現在三年半都過去了,市場監管總局對于美團的整改情況,我們似乎還沒有看到公開的評估結果。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對于早在2015年發生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并案,相關的反壟斷審查結果,至今也未向公眾披露。
但在那之后,餓了么又收購了百度外賣,并與口碑進行了整合,導致外賣平臺市場長期以來都維持著兩家獨大的局面,這種情況持續了六年多。
直到2025年,京東宣布也要加入外賣市場的競爭,并且公開承諾會為專職的外賣騎手提供五險一金,我們才看到美團和餓了么在這方面也開始有所行動和調整(甚至是當天就做出了回應,說二季度給全職騎手和穩定兼職騎手交社保說)。
這些情況似乎都在告訴我們,約談并不能換來這些大平臺主動為外賣騎手全面改善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反而可能讓它們更加缺乏有效競爭的壓力,從而更難受到市場的有效約束。
真正加速的還得靠同行。
全文完,感謝閱讀,既然看到這里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