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老齡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讓“特殊人群”及高齡老人過上便捷、安心的生活,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延吉新村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積極響應民生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拓寬為民服務半徑,依托街道“幸福頤養”樓組的三張服務清單,通過上門幫辦,將便民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貼心關懷。
服務升級:從“窗口辦理”到“上門幫辦”
社區里總有這樣一批特殊的群體:他們因為行動不便或無子女照料,在辦理一些日常的社區事務上比較困難,若前往受理服務中心窗口又面臨排隊耗時較長、流程不懂等諸多問題。
如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主動轉變服務模式,組建專業團隊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目前上門辦理的高頻業務為“長護險申請”“老年優待證”、老年助餐補貼等。
關懷升級:從“辦好事”到“暖人心”
獨居老人張奶奶年近九旬,家住在控江五村,子女都在國外。居委干部在走訪關懷中得知張奶奶的長護險到期,需要辦理期末評估。他們迅速聯系了受理中心的幫辦服務團隊,幫辦團隊接到后第一時間協同居委干部上門拿取張奶奶的身份證,協助張奶奶填寫相關資料,馬上完成了此次長護險期末評估的申請。
在辦理業務的間隙,幫辦團隊的工作人員短暫化身為老人們的“小孫女”,跟她們嘮嘮家常,聊聊社區的變化,還會叮囑她們注意身體健康,同時傾聽她們的煩惱。溝通中發現不少老人在年輕時也是活躍在社區、單位的優秀青年,如今也是因為各種原因缺失了關懷,受理中心的這種“業務辦理+情感陪伴”的服務模式,打破了傳統政務服務的單一性,讓老人在解決事務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久違的陪伴與關懷。
從“窗口辦”到“上門辦”,從“辦好事”到“暖人心”,延吉新村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用實際行動一步步提升上門幫辦的服務質量,讓每一次上門服務都成為傳遞溫暖的橋梁,“滿意服務在窗口,溫暖服務在延吉”。以“一對一”的精準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
文字丨沈瑩
圖片丨沈瑩
編輯丨周夢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