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36歲的多爾袞害死比他大三歲的侄兒豪格,并霸占了豪格的福晉,同年,他逼迫孝莊皇太后下嫁,對外稱皇父攝政王。兩年后,多爾袞卻莫名其妙從馬上墜落死亡,慘遭福臨清算。
多爾袞坎坷的身世和不平凡的一生都要從他的生母阿巴亥說起。
阿巴亥比努爾哈赤小三十多歲,名副其實的老夫少妻,生出來的孩子也的確是聰明,且像父親一樣驍勇。
阿巴亥有三個兒子,阿濟格,多鐸,多爾袞,這三個人的名字在后金和大清的歷史上都赫赫有名。
阿巴亥美貌無雙獲得專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努爾哈赤的繼承人應(yīng)該是要從她的兒子里選出一個,且有傳言,努爾哈赤臨終前定的就是多爾袞。
如果照這個推算下去,多爾袞想奪回皇位也就情有可原。
那么,多爾袞為什么沒有順利繼承,而如此專寵的阿巴亥卻離奇地舍下三個幼子而為努爾哈赤殉葬了呢?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稱代善大貝勒,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等人稱和碩貝勒。
在阿巴亥之前努爾哈赤有個寵妃叫富察袞代,根據(jù)當時的收繼婚的傳統(tǒng),努爾哈赤如果死了,他的這些妃子們兒子是可以繼承的。于是,袞代和大貝勒代善就想提前履行職責,結(jié)果這一不小心東窗事發(fā),袞代失寵,但礙于面子的問題,努爾哈赤將此事悄悄處理。
袞代那時候和努爾哈赤的感情也色衰愛弛,沒多久就被以藏金的罪名處置了。袞代也給努爾哈赤生了不少的孩子,不過相比后來者阿巴亥,她的孩子就顯得不爭氣了許多,莽古爾泰手刃親媽,莽古濟后又慘遭凌遲……
袞代死后,阿巴亥成了大福晉,她的三個兒子自然跟著母親的地位也日漸獲寵。與此同時,在大貝勒位置上還不知收斂的代善很快出了新問題。有人告發(fā)阿巴亥私下結(jié)交代善,兩個人關(guān)系匪淺。
努爾哈赤大怒,按照處理袞代的方式休棄了阿巴亥。不過,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過是一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就寬容了她,再次復(fù)寵,地位仍不可撼動。
可代善卻沒辦法善終,1620年,他被廢除了大貝勒。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此時躋身于和碩額真行列,參與共議國政,那時候多爾袞才八歲。
這段故事非常重要,重要到影響了后來多爾袞爭皇位,以及多爾袞生母阿巴亥的死亡。
1626年,努爾哈赤臨終前沒來得及立儲就去世了,后金的政權(quán)要交到誰手上成了難題。有傳聞?wù)f努爾哈赤當時要給多爾袞,聽聞這個消息,代善這一支坐不住凳子了。
雖然代善失去了爭奪的機會,但是他們可以攪和。畢竟他們認為一切都是阿巴亥的錯,無論如何不能讓她的兒子繼承。代善在一眾的兄弟中搜尋著,把目光放在了皇太極的身上,決定扶持他上位。
推舉皇太極,就要防著阿巴亥提出異議,這些人暗中商量了下,決定逼她殉葬。
阿巴亥是必須要死的,后金的八旗制度有兵權(quán),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是那八分之三,雖然年幼,卻各頂各的有勢力,如果阿巴亥不死,這三子的勢力最終歸于一人,就沒皇太極什么事了。
阿巴亥殉葬的時候,多爾袞才15歲。后來,他便隨著皇太極東征西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會提出很多整頓兵馬的意見,也會對當前的局勢進行合理分析,皇太極十分信任他,都會認真聽取采納。
1635年,多爾袞率領(lǐng)精兵五萬征討察哈爾,從林丹汗的手里拿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并將這象征權(quán)力的寶印獻給了皇太極,群臣紛紛恭賀,并建議皇太極稱帝。
多爾袞24歲的時候,皇太極稱帝論功行賞,他被封為和碩睿親王,位于六王中的前三。
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面對疑似殺母的仇人,心中究竟想著什么,沒有人知道。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多爾袞極盡人臣本分,舉薦賢良,征討四方,表現(xiàn)得忠心耿耿。
皇太極和努爾哈赤一樣,驟然駕崩,沒有來得及立儲。于是,多年前的一幕又開始在多爾袞面前上演,只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任人魚肉的少年,他不僅能保護自己,還擁有軍功和兩白旗的勢力,已然成了氣候。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呼聲最高,三旗都認為應(yīng)該擁立他,不管從什么角度來說,豪格作為繼承人都是合情合理的。多爾袞顯然不這么認為,他的兩個兄弟以及其他支持多爾袞的宗室都認為,他應(yīng)該自立為帝。
然而,豪格身后的兩黃旗都曾是皇太極的親信,從輿論和話語權(quán)上來說,多爾袞自立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時機不成熟。強奪不可取,只能智取。
這時候孝莊出面周旋,多爾袞轉(zhuǎn)而扶持六歲的福臨繼位,這一句堵住了要立皇太極兒子的那群人的嘴,又打破了豪格的繼承夢。多爾袞搖身一變成了攝政王。
多爾袞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是出色的,在順治初期革除積弊,輕徭薄賦,開展外交都做得可圈可點,當然,多爾袞也有“六大弊政”,剃發(fā)易服、圈地、占房、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以及屠城。
他在皇位上退一步,卻讓他的權(quán)勢更盛。
在朝中人人都以多爾袞為先,儼然不將小皇帝放在眼里,孝莊也只能隱忍著,默默等待時機。
豪格必然不甘心到手的皇位沒了,平時常對多爾袞口出怨言,難免說出些難聽的話,激怒了多爾袞。多爾袞就以豪格圖謀不軌為由將他削爵。
但多爾袞也恐擔上惡名,親手殺豪格落人口實,沒多久又將他爵位恢復(fù)了。那他怎么弄死豪格呢?1646年,多爾袞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派他出去打仗,最好是他能死在戰(zhàn)場上。
可豪格并不弱,凱旋回京。多爾袞隨后便以莫名其妙的罪名將豪格入獄,不久后豪格死在獄中。
對于一個打了勝仗的功臣,什么樣的罪名致死呢?
——包庇部屬、冒領(lǐng)軍功及提拔罪人。
豪格死后,多爾袞笑納了他的福晉。皇太極早就取消了收繼婚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在順治朝,平輩兒都不能繼承妃子了,就更別說差著輩分的。
多爾袞妻妾的眾多,最愛的一個女人是博爾濟吉特氏,但并不是影視演繹的孝莊皇后大玉兒,而是野聞中的小玉兒。這個女人是孝莊的侄女。
順治遷都后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豪格事件不久后,在和朝鮮通文書的時候,叔父攝政王便已經(jīng)更稱了皇父攝政王,這便是猜測太后下嫁的緣由。
隨后多爾袞更是聲稱每次出兵都要跟皇帝請示要東西很麻煩,干脆把玉璽都拿到自己那里去,圖個方便,其后,“所用儀仗、音樂及衛(wèi)從之人,俱僭擬至尊”,也就是說順治成了擺設(shè),多爾袞除了少個皇帝名頭,什么都占盡了。
許是天狂有雨,人狂有禍,1650年,多爾袞打獵從馬上摔下死了。
他的敵人們紛紛站出來彈劾他的罪狀,尤其是侵占侄子豪格的妻子,條條大罪,罪無可恕,被毀墓掘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