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鑲白旗親兵突然包圍永福宮。多爾袞佩刀闖入,卻看到抱著6歲福臨的木布木泰。沒想到,這位26歲的寡 婦只用一句話,便讓他松開刀柄。
一、皇太極暴斃
1643年,皇太極暴斃于盛京清寧宮,享年52歲。
一時間,風雨欲來。
因為健在的皇子雖然有8個,卻沒有一個是儲君。
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一個是多爾袞,一個是豪格。
多爾袞掌控兩白旗,背后有弟弟多鐸、阿濟格的支持。
生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掌控兩黃旗,已同濟爾哈朗暗中結盟。
而多爾袞對皇位勢在必得。
他是大妃阿巴亥的兒子,自小被努爾哈赤疼愛。
當年要不是四大貝勒逼死他母親,也輪不到皇太極。
現在他終于等到皇太極死了,他已手握重兵,對皇位僅有一步之遙。
1643年,鑲白旗親兵突然包圍永福宮。多爾袞佩刀闖入。
木布木泰抱著只有6歲的福臨,盯著他眼睛追問:“十四爺,是要將我孤兒寡母血濺宮墻嗎?”
多爾袞一怔,松開了刀柄:“濟爾哈朗要擁立豪格,豪格登上皇位,你母 子活不過3日!”
木布木泰目光落在自己兒子身上:“十四爺不服豪格,但豪格也不服你,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但你不要忘記,我的福臨卻是嫡長子。”
根據滿族傳統,5宮后妃的孩子,都可被叫作嫡子。
但正宮皇后哲哲只有3個女兒,宸妃海蘭珠八阿哥早夭,現在只有福臨才是嫡長子。
見木布木泰頷首,多爾袞沉冷的面容終有一絲笑意,他拿出玉佩。
這玉佩是他隨身之物,他將其一分為二。
半塊交給孝莊,半塊收入懷中:“我若負你,猶如此玉。”
這個充滿曖 昧的盟約,讓多爾袞甘愿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
1644年,順治登基,多爾袞被封為睿親王。
他同時掌控正白、鑲白兩旗,實力大增。
而孝莊為避免爭端,將豪格調出,遠征四川。
第二年,多爾袞被晉為皇叔父攝政王。
而豪格卻口出怨言。
多爾袞借此機會,以豪格“謀逆”罪論處。
最后豪格被削去王爵,死于獄中。
失去當初爭奪皇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當時無人再能反抗多爾袞。
實則以多爾袞的強勢,如若當時真想要皇位,可以說輕而易舉。
但他卻愿意屈居幼帝之下,自此徹底與皇位失之交臂。
但誰能想到,這個為情讓步的決定,改寫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有史學家稱,當初要不是多爾袞此舉,清軍將會晚入關10年。
自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紫禁城武英殿的燈火常常徹夜不熄。
他每天批閱奏折,要到五更。
出宮時間晚了,就直接住在偏殿。
而偏殿就在孝莊太后的寢宮邊上。
這種“叔嫂同 居”的曖 昧,成為順治朝最大丑聞。
而當時的順治,已逐漸了解到多爾袞看向母后的眼神含義。
多爾袞權勢巔峰時期,禮部擬定“皇父攝政王”稱號。
為方便調兵遣將,他直接將皇帝璽印拿到自己的府中。
文武百官在他出行時,必須要列班跪迎跪送。
在用人方面,他更可以隨意任用官員。
文武百官有事也只去攝政王府請示,完全不將皇帝放在眼中。
對于此時的多爾袞來說,除了沒了皇帝之名,他得到了皇帝所擁有的一切。
只不過,這位掌控天下的男人卻沒有接受蒙古送來的公主。
1645年,科爾沁部為鞏固與清廷聯盟,欲將博爾濟吉特氏嫁與多爾袞。
按慣例,此舉可收編蒙古鐵騎三萬。
然而,多爾袞拒絕了。
給的理由相當敷衍:“本王忙于國事,無心家室。”
是真忙于國事,還是另有他想,無從知曉。
其實,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東莪。
他將弟弟多鐸的孩子過繼為子。
但沒想到,多鐸卻早一步離去,這讓他悲痛欲絕。
1650年,多爾袞親征喀爾喀蒙古前夜,竟將鑲黃旗兵符交給孝莊。
鑲黃旗本屬皇帝親軍,多爾袞此舉等于自斷臂膀。
果然3個月后,他在喀喇城墜馬而亡。
死前,手中緊攥半塊玉佩。
多爾袞去世消息傳出,順治親自率領著文武百官前去接他尸骨。
下詔追尊他為“義皇帝”,喪禮根據帝 王之禮。
可沒想到,一切都只是偽裝的和煦。
多爾袞死后2個月,順治帝突然宣布其14條“謀逆大罪”。
順治先是廢除“成宗義皇帝”謚號,改稱“睿王”。
然后派兵搗毀東直門外的睿親王府。
做完這些,他還不解恨,將多爾袞的尸骸挖出,曝于市井三日。
只是在深夜,她命人從碎尸中找回了半塊玉佩。
自此放在一特制的鎏金匣中,一放就是一輩子。
但對于多爾袞的恨,順治還沒有結束。
他開始大肆清除他的黨羽,處死剛林、巴哈納等多爾袞的心腹,牽連者逾千人。
最狠的還是對他唯一血脈下手。
多爾袞的女兒東莪格格,被扔給信郡王多尼。
要求是嚴加看管,從此以后,史書再也查無此人。
坊間傳聞她被嫁到蒙古,只有幾十匹瘦馬當嫁妝。也有說她為奴,孤苦無依。
不過,順治的所作所為還是激怒了孝莊,母 子之間爆發了激烈爭吵。
在某些史書中記載,孝莊摔碎茶盞,怒斥兒子:“你可知當年若無他,你我早成刀下鬼!”
但當時的順治是萬萬聽不進去。
為了掩蓋當年之事,他下令將關于多爾袞的記載盡數銷毀。
直到100多年后,乾隆才為多爾袞平 反。
乾隆認為,當年的順治太過年輕,忘記多爾袞當年創下的不世之功。
可此時的多爾袞已是聽不到了。
多爾袞一生的悲劇在于他既是冷酷的軍事天才,又是深情的亂世囚徒。
如果不是他,孝莊和順治也許早成皇權 斗爭的炮灰。
只是不知,他用命換來的太平,能不能得到孝莊那一句“他終究……不負我。”
來源:《清史稿》《李朝實錄》《湯若望回憶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