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圈又因為一個話題吵翻了天,那就是車內屏幕的問題。
起因是法拉利CEO在投資會上,針對自家車內屏幕配置的問題發表看法,他直言法拉利絕不會盲目跟風安裝過多屏幕,毫不客氣地說道:“裝太多屏幕只對供應商有好處。”
并且還強調,法拉利是為駕駛而生的,它既不是一張供人慵懶躺著的沙發,也不是一臺單純用來娛樂的手機,更不是一個裝滿復雜數據的中心,車子的核心功能就是用來駕駛的,車內過多的屏幕對駕駛體驗毫無實質提升。
這一番話,直接把矛頭對準了當前國內車企瘋狂 “卷” 大屏、多屏的現象。
如今國內的汽車市場,那簡直就是大屏、多屏的天下。吉利銀河E8搞出了一個橫跨整個儀表臺的45英寸 “巨型長條屏”,一坐進車里,感覺就像進了一個小型電影院;紅旗E-HS9也不示弱,全車大大小小加起來一共有7塊屏幕,前面4塊,后面3塊,這配置,仿佛在說“屏幕不夠,娛樂來湊”;
更夸張的是嵐圖夢想家,全車直接塞了8塊屏幕,就連后排都配上了17.3英寸的娛樂屏,真可謂是“屏屏到位”。車企們似乎都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競爭,覺得屏幕越大、越多,車就越高級、越智能。
但法拉利可不這么認為。作為超跑界的傳奇品牌,法拉利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理念——駕駛樂趣至上。在法拉利的世界里,車子就是純粹的駕駛機器。
當別的車企在為了增加屏幕尺寸和數量絞盡腦汁時,法拉利卻在專注于提升車輛的性能,比如研發能將方向盤響應速度提升0.02秒的微型傳感器,在他們看來,這0.02秒的提升,遠比多幾塊屏幕重要得多。
而且,法拉利的客戶群體,也大多是追求極致駕駛體驗的人,他們更關注的是車輛在賽道上的速度、操控性,以及發動機的轟鳴聲,而非屏幕的數量和大小。
據統計,法拉利75%的客戶,甚至會選擇刪減智能配置以減輕車重,從而提升車輛的性能。
其實,不止法拉利對大屏實用性提出了質疑,寶馬、現代等品牌高管此前也都公開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寶馬就曾表示,過多的屏幕和復雜的智能配置,有時候反而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影響駕駛安全。
現代也認為,汽車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到駕駛本身,而不是過度依賴一些看似高科技的屏幕配置。
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過多的屏幕真的實用嗎?美國J.D.Power的調查顯示,副駕屏幕的使用率還不到10%,因為大部分時間副駕根本沒人坐,就算有人坐,也不見得會一直盯著屏幕看。
在中國,雖然智能座艙使用率相對較高,但仍有45%的用戶抱怨功能不穩定,開車時調個導航還得點三級菜單,不僅麻煩,還存在安全隱患。
數據顯示,開車時操作屏幕會導致反應時間延長 53%,以 80 公里 / 小時的速度行駛,分心40秒就能開出800多米,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且,屏幕過多還可能帶來視覺干擾,在夜晚行車時,車內過多的屏幕亮光會影響駕駛員對車外路況的觀察,增加駕駛風險。
此外,車企們在追求大屏、多屏的過程中,似乎也忽略了一些問題。比如,為了集成更多功能在屏幕里,將原本簡單的操作變得復雜。
以前調節空調溫度,可能只需要旋轉一下按鈕,現在卻要在屏幕里找半天設置選項。還有,屏幕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有待提高,時不時出現死機、卡頓的情況,這對于駕駛者來說無疑是個噩夢。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智能座艙和屏幕配置所帶來的積極意義。語音控制、多屏互動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提升用戶體驗,為乘車過程增添樂趣。
但這并不意味著屏幕越多越好,科技配置應該是為了輔助駕駛、提升安全性和舒適性,而不是成為駕駛的干擾因素。
就像東風奕派2025 款 eπ007,它升級了 15.6 英寸中控屏的同時,更注重優化車機系統,讓操作更加流暢,這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光峰科技推出的 “靈境” 系統,用投影技術替代部分物理屏幕,既保證了科技感,又提升了安全性,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中國車企在智能網聯的賽道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時,也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汽車的本質始終是交通工具,安全駕駛才是重中之重。不能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對科技感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駕駛的核心需求。
或許,我們真的該像法拉利學習,在提升科技配置的同時,堅守汽車駕駛的本質,找到科技感與實用性之間的黃金平衡點,讓智能配置真正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而不是成為一個華而不實的擺設。
這場關于車內屏幕的爭論,最終的答案,其實就掌握在車企和消費者的手中,就看我們如何去抉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