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河北邯鄲5月15日電 題:《水滸傳》里的河北大名有了英歌舞
作者 陳林 王天譯
持續火爆“出圈”的英歌舞,是潮汕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之一,流行于廣東汕頭、揭陽、潮州已有300多年歷史。如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也有了英歌舞表演團隊。
許多人知道大名,是因為文學名著《水滸傳》,全書涉及或提到大名府內容有四萬多字。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邯鄲市大名縣,歷史上曾兩為國都、七為陪都。
2024年9月,第七屆邯鄲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大名縣舉辦。大名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韓志軍說,大名縣是全國武術之鄉,英歌舞的故事來自《水滸傳》中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內容。“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前,如果能把潮汕地區專業老師請來,幫助當地培育一支英歌舞表演團隊,可以更好助力文旅發展,傳播傳統文化。”
喜歡《水滸傳》、早年曾在嵩山少林寺習武的大名縣少林弟子武術院院長李志軍說,他們到潮汕地區拜訪了多家英歌舞團隊,最終經授權,有4位老師來到大名,用兩個月時間教出了一支表演隊伍。“在第七屆邯鄲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一亮相就‘炸街’了,有網絡主播連續三天跟著直播。”
14歲的劉孟陽,身高1.5米,如今在團隊中扮演“鼓上蚤”時遷。演出中,手拿一條布蛇的他,如一道靈動的光影,時而快速側空翻、時而靈活走著蛇步,通過不同動作引領隊伍節奏。不同于演出時的古靈精怪,場下的他有些靦腆。在他看來,要演好舞蛇探路的時遷,離不開教練的指導,也需要從書籍、影視中“琢磨時遷形象”。
2025年4月,大名縣的英歌舞團隊在進行表演。 薛志朋 攝
團隊中,15歲的劉碩扮演“豹子頭”林沖。他一邊和伙伴們齊聲高喊著“哈!嘿!哈!嘿!”,一邊在鑼鼓節奏中用力敲打木槌表演著勇猛的動作。其手中40多厘米長的木槌上,滿是相擊時留下的密密麻麻小坑點。
劉碩說他非常喜歡英歌舞,特別是換上表演服裝后,“一下就有了精氣神”。
據了解,目前大名縣已有兩支英歌舞表演團隊。李志軍說,英歌舞在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如今故事發生地大名也有了英歌舞,有助于文化交流。他們還曾應邀到北方多地演出,“越來越多中外朋友喜歡上了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