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燕在福州家喻戶曉
可是你知道魚燕嗎?
顧名思義,魚燕就是用魚肉做成的燕皮
入口別有一番風味
近日,省文旅廳公布
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來自馬尾區的林道球
以“福州古蒸魚燕制作技藝”名列其中
在三坊七巷主街上
有一家福建老字號品牌店“古蒸燕”
它是林道球于2022年初開設的
“我們選用青鰻魚,去頭尾后順勢刮魚肉,將其剁碎搖成魚泥,兌上番薯粉揉成長條并切成小段搟成魚燕皮……”在店內,林道球在招呼游客品嘗古蒸魚燕的同時,還不忘向大家介紹制作技藝。
記者看到,古蒸魚燕
晶瑩剔透,形似元寶
品其口感,細而不膩
柔而脆嫩,味鮮適口
據店員介紹
魚燕的做法有許多種
可煮、可蒸、可炸……
古蒸魚燕的主要食材
取自生活在連家船民海釣的青鰻魚
只留中間背脊部位魚肉
魚肉剁碎,放入古法器具內
加入適量的食鹽
反復攪拌成為細膩均勻的魚漿
再加入山林園地生產的番薯淀粉
手工推揉,搓成長條形
按比例切成段
最后,用搟面棍將其搟成
適當大小的魚燕皮
包入精心選材制成的內餡
古蒸魚燕是林道球的先祖林宗發于1681年開創的。當時,他在連江從事魚販生意,有魚賣不完就倒掉,浪費極大。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以魚為皮,以肉為餡,加工魚產品。林家人將這種產品取名為古蒸魚燕,至林道球已經傳承了九代。
1881年,林道球的曾祖父林學積在連江縣城魁龍境內開店,專門售賣古蒸魚燕,次年將商鋪字號取名為“古蒸燕”。
“當時,因魁龍境內龍門文化氛圍濃郁,吃古蒸魚燕有‘魚躍龍門’的彩頭,所以生意非常紅火。”林道球說。
1976年,12歲的林道球
開始跟著父親傳承祖上這門技藝
1990年從部隊退伍后
他接受朋友的邀請
帶著古蒸魚燕制作技藝
闖蕩武漢創業,以武漢為基地
生產古蒸魚燕銷往全國
經過幾年的打拼,逐漸為市場認可,產品銷往武漢、長沙、重慶等十幾個省會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并在西安、濟南、南京、南昌等地創辦專賣產品經營部,銷售最高峰時,年營業額達到八九千萬元。
生意蒸蒸日上,可林道球卻高興不起來。“在酒店里,我們的產品退去包裝,被端上餐桌,叫什么菜名的都有。食客認可這道美味,但不知道它叫古蒸魚燕,更不知道它來自福州。”他說。
林道球決定,回家鄉福州發展,打響老字號品牌。2016年,應福州市政府招商引資,林道球回到福州創業,并于2019年在馬尾開辦福州閩億食品有限公司,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古蒸魚燕系列產品,傳承古蒸燕老字號。
“古蒸魚燕技藝能保留至今,品質制作不斷創新至關重要。”林道球說,在祖輩古蒸魚燕配方和工藝記錄的基礎上,他們結合現代飲食結構、營養需求加以調理創新。如今,除了傳統的古蒸魚燕,公司還開發出了魚燕餛飩、古蒸魚餃、古蒸燒麥等系列產品。借助冷凍鎖鮮技術,古蒸魚燕通過門店、展會、電商等多種渠道,走進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
林道球還將古法非遺技藝和當代創新食材結合,開發出牛肉、番茄、雞肉等不同風味的意蛋面,以蛋清制面,打造國風面食品牌,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記者 馬麗清 通訊員 江超云 鄭婷/文
記者 馬麗清/攝
新媒體編輯 劉亦洪
監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綜合馬尾的事兒、福州新聞網,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