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雖然被稱為“軟癌”,但本質仍屬良性血液病,該病核心病理是骨髓造血干細胞功能衰竭導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全面減少,臨床表現為進行性貧血、感染易發及出血傾向。我國每年新增數萬病例,環境污染加劇使其發病率持續攀升。
再障治愈思路是什么?5年生存率已提升65%以上!
與白血病相比,再障雖非惡性腫瘤卻同樣兇險,重型再障(SAA)急性發作時病死率曾高達90%,近年通過免疫抑制劑(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聯合造血干細胞移植,存活率提升至70%左右;慢性再障通過規范治療80%以上可長期穩定,但仍有24%輕型患者可能進展為SAA-II型。
強調——再障治療策略需精準分層
非重型首選環孢素A聯合雄激素促進造血,重型則需在發病初期即啟動強化免疫抑制治療或異基因移植。
中醫辨證施治體現獨特優勢,針對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證型分別采用滋腎填髓或溫陽益氣方劑,臨床數據顯示聯合中藥可提升環孢素有效率15%-20%。地域診療差異需納入考量,南方濕熱地區多用清熱涼血藥,北方寒燥地區側重溫補脾腎。
對于再障病友而言,還需要強調預防管理重點,包括避免苯類化學物接觸、減少電離輻射暴露、定期監測血常規(尤其粒細胞<0.5×10?/L時需緊急處理感染風險)。
綜上,創新療法如TPO受體激動劑可使60%難治性患者脫離輸血依賴,而聯合方案為無法移植者提供新選擇。通過多模態診療體系,我國再障5年生存率已從十年前的不足30%提升至65%以上,相信會越來越好!
了解更多「疾病知識」或「病友群交流」等微信搜一搜公眾號:xejb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