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67歲的李大爺因"頭暈伴行走不穩24小時",在老伴的攙扶下來到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北區神經內科診室。管床醫生龔亞麗醫生翻看病歷時心頭一緊:冠心病支架術后、房顫射頻消融史、肺結核抗結核治療中,更棘手的是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這種復雜的免疫狀態,讓急性腦卒中與中樞感染的鑒別診斷成為與時間賽跑的生死較量。
入院次日的頭顱磁共振(MR)結果——未見典型急性腦梗死病灶,讓診療團隊陷入困惑,正當團隊考慮腦干腦炎可能時,李大爺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他在入院第三天,突發雙側顳部爆裂樣頭痛,體溫飆升至39.5℃,嗎啡類鎮痛劑竟無法緩解分毫。龔醫生當機立斷,在向科主任再次匯報病史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予以腰椎穿刺術完善腦脊液檢查,淡黃色腦脊液樣本被火速送檢二代測序實驗室。
在等待檢測結果的48小時里,患者出現了感染性休克前兆:頸項強直、克氏征陽性、意識模糊度進行性加重。正在李大爺病情十分危急時刻,腦脊液二代測序結果反饋:李斯特菌感染。
李斯特菌,這種能在-20℃至45℃極端溫度下存活的"超級細菌",通過污染的冷藏食品突破人體防線。當龔醫生追問病史時,真相浮出水面,因為近段時候氣溫上升,李大爺每日食用冰箱冷藏的豆腐腦,而未經充分加熱的豆制品恰是李斯特菌滋生的溫床。細菌經胃腸道黏膜入侵血液,穿越血腦屏障后引發化膿性腦膜腦炎,在免疫抑制狀態下形成暴發性感染。
根據這條信息,結合患者檢查結果及起病特點考慮患者為李斯特菌腦炎無疑了。隨后立即請藥劑科會診指導用藥,予以青霉素鈉聯合慶大霉素治療。聯合使用抗生素后第三天患者頭痛明顯緩解,體溫恢復正常,精神狀態明顯改善,心情變得愉悅,食欲也好轉了,最終化險為夷。
這個驚心動魄的診療故事,為大家敲響了警鐘,那些看似新鮮的冷藏食品,或許正裹挾著致命的"冰封刺客"。當李大爺康復出院時,他帶走的不僅是健康,更有一份重新審視飲食安全的生存智慧。
什么是李斯特菌腦炎?
李斯特菌可通過污染的食物進入人體,突破腸道屏障后,隨血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發腦膜或腦實質感染,即腦膜炎或腦炎。
李斯特菌腦炎有哪些癥狀?
高熱、劇烈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模糊、抽搐等癥狀,嚴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部分幸存者可能遺留癲癇、認知障礙等后遺癥。
哪些人群需要高度警惕?
1.孕婦:感染后可能引發流產、早產或新生兒敗血癥;
2.新生兒: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死亡率極高;
3.老年人(>65歲):免疫系統衰退,感染風險增加;
4.免疫缺陷者:如癌癥患者、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人群。
感染源頭藏在哪里?
李斯特菌耐低溫,可在冰箱中存活并繁殖,以下食物風險最高:
①未經巴氏殺菌的乳制品:如軟奶酪(布里奶酪、卡門培爾奶酪)、生牛奶;
②即食食品:預包裝沙拉、熏制海鮮、火腿等熟食;
③未煮熟肉類:生魚片、半熟牛排、生腌海鮮;
④被污染的果蔬:未徹底清洗的蔬菜、水果。
李斯特菌這么危險
我們該怎么預防呢?
①徹底加熱食物:肉類中心溫度需達75℃以上,剩菜復熱至沸騰;
②生熟分開:使用專用砧板、刀具處理生食,避免交叉污染;
③慎選高危食品:孕婦避免食用生魚片、軟奶酪、冷藏即食肉制品;
④冰箱科學管理:溫度設定≤4℃,定期清潔,食物密封保存且不超過3天;
⑤高危人群加強防護:出現發熱、頭痛伴惡心嘔吐時,立即就醫并告知飲食史。
供稿:神經內科 龔亞麗
微編: 張嘉敏
責編:莫艷妮
一審:莫艷妮 二審:鄧燕清 終審:陳祥
主管部門:醫院黨委宣傳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