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退伍老兵網友聊天時,他給我講了件挺有意思的事。說是1982年他們邊防部隊搬進新營房那會兒,有天中午開飯,有個戰士洗完碗隨手把剩的半個饅頭扔潲水桶里,結果被連長逮個正著。連長當場就讓那戰士把饅頭從潲水桶里撈出來吃掉。戰士憋得滿臉通紅,硬是抓著沾滿湯水的饅頭咽了下去,后來還被連長訓了半小時。
這事兒讓我突然想起2002年在部隊親眼見過的另一樁事。當時我們旅副參謀長升任邊防團團長,我作為干部科的人跟著去送任。現在回想起來,那天發生的事還真有點意思。
那是2002年9月,我們要去兩千一百多公里外的邊防團。火車咣當了兩天多,新團長倒是挺悠哉,啃著蘋果哼著歌,整個人透著股輕快勁兒,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對新崗位挺期待的。
到站后團里領導班子早就候著了。簡單開了個見面會,大家互相認了認臉。團政委還特意帶我們去澡堂沖了個熱水澡,說是接風洗塵。等收拾利索了,也差不多到了午飯時間。
團里食堂是排平房,領導專用的小食堂在東頭。走到食堂門口時,團長沒急著進去,反而背著手站在那兒看各連隊集合開飯。旁邊那個連隊正列隊往食堂走,隊伍剛在門口站定準備唱歌,團長突然大步跨過去,從隊列里揪出個戰士。
當時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見團長指著那戰士頭頂問:"你這撮黃毛誰讓留的?"我們這才注意到,這個下士額頭上翹著縷挺長的黃頭發,在軍帽底下支棱著,像麥田里竄出來根雜草。
那戰士嚇得直哆嗦,頭都快埋到胸口了。連長指導員慌慌張張跑過來認錯,團長黑著臉把他們訓了足有五分鐘,說連個頭發都管不好還帶什么兵。旁邊站著的原團領導們個個眼神躲閃,臉上的笑都僵成了面具。
我站在邊上看著,心里直打鼓。新團長上任頭天就當眾挑刺,這不等于說前任班子帶兵不行嗎?再說軍容風紀明明是軍務股該管的事,當團長的抓大方向就行了,這么當眾發難是不是有點過了?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立威還是臨時起意。
后來在食堂吃飯時,我注意到幾個原團領導都沒怎么動筷子。有個副團長夾菜時手都在抖,湯勺碰碗沿叮當直響。新團長倒是吃得挺香,還跟政委討論下午的工作安排,好像完全沒察覺飯桌上的尷尬氣氛。
這事過去小半年,有次開干部大會我才聽說,那個黃頭發的戰士其實是團里汽車連的技術骨干,平時表現不錯,就是愛趕時髦。后來被調到炊事班鍛煉了三個月,回來時剃了個標準的板寸。聽說他退伍時還得了優秀士兵獎,現在在老家開了家汽修廠。
倒是那位團長,后來在邊防團干得風生水起。有次下基層檢查,正趕上炊事班蒸饅頭,他隨手掰了半個邊吃邊走,吃完還特意繞到泔水桶旁邊轉了兩圈。這些細節都是聽他司機說的,說是團長見不得浪費糧食,有次炊事員倒剩菜被他撞見,愣是盯著人家把半盆白菜幫子腌成了泡菜。
現在想想,82年那個連長和02年這位團長,處理方式雖然不同,倒都透著股軍人特有的較真勁兒。要說變化也是有的,以前更講究令行禁止,后來開始注重管教方法。不過有些東西始終沒變——就像那個被撈出來的饅頭和那撮黃頭發,說到底都是在較真兒,只不過時代不同,較真的方式也跟著變了。
兩代軍人的故事相隔二十年,卻都折射出軍隊對紀律的堅守。從嚴厲追責到恩威并施,治軍方式雖隨時代變遷愈發人性化,但維護規章制度的決心始終如一。這種傳承與革新,正是人民軍隊既能保持優良傳統,又能與時俱進的生動寫照。無論是愛惜糧食的樸素作風,還是整肅軍容的嚴格要求,本質上都是對軍人職責的敬畏,這種敬畏歷經歲月打磨,始終是軍營最鮮亮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