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李佳英
編輯/季媛媛
“有效需求不足、行業加速變革、行業政策變化及市場競爭激烈”,白云山年報中的這段表述,或許道出了整個中藥行業的集體焦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中藥企業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表現,發現中藥行業格局呈現出分化態勢,部分企業憑借品牌優勢、產品創新及市場拓展實現了穩健增長,而部分企業則面臨營收下滑、利潤承壓等問題。
在2024年,白云山營收規模雖居首,但同比下滑0.69%,反映出傳統中藥巨頭增長乏力;步長制藥因核心產品收入下滑及銷售費用高企,虧損7.02億元。與此同時,達仁堂凈利潤同比大增128.68%,東阿阿膠凈利潤增長25.57%,成為“增利黑馬”。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頭部企業延續增長態勢,而尾部企業仍面臨壓力。
曾被視為“現金奶牛”的獨家品種戰略,在醫保目錄調整與集采擴圍的雙重夾擊下遭遇挑戰。面對行業變革,中藥企業轉型路徑呈現差異。例如,達仁堂剝離商業板塊,華潤三九通過并購天士力補強產業鏈,馬應龍從痔瘡藥延伸至肛腸醫院,片仔癀則依托國家保密配方推進林麝養殖與海外市場拓展。
在集采與成本壓力下,中藥企業如何平衡價格與市場份額、筑起品牌護城河成為核心命題。萬聯證券研究所醫藥分析師黃婧婧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往上游延伸打造全產業鏈布局需要資金支持,是頭部企業較優選擇。成本端,企業可聯合采購,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采購成本;收入端,往大健康領域拓展,提高公司產品溢價空間。
營收增速分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翻閱中藥企業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的成績單,白云山均位列榜首。在2024年,白云山營收規模達749.93億元,但同比小幅下滑0.69%,反映出傳統中藥巨頭增長乏力。年報提到,本報告期內,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響,白云山主要業務板塊的經營業績同比下滑。
云南白藥、華潤三九緊隨其后,營收分別為400.33億元和276.17億元,同比增長2.36%和11.63%,顯示其市場韌性。片仔癀營收107.88億元,增速7.25%,在高端產品線支撐下保持穩定增長,似乎正在“小步快跑”。
凈利潤方面,云南白藥以47.67億元領跑,保留了近15.63%的增速;片仔癀凈利潤29.96億元,增速與營收基本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步長制藥虧損7.02億元,系銷售費用高企及核心產品收入下滑。
“增利黑馬”則是達仁堂,雖然2024年凈利潤規模僅15.57億元,但同比增長128.68%。緊隨其后的是東阿阿膠,凈利潤15.57億元,同比大增25.57%,主要受益于阿膠產品提價及渠道優化。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頭部企業延續增長態勢。白云山一季度營收224.73億元,凈利潤30.01億元。緊隨其后的是,云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片仔癀,首季營收超過30億元。同時,云南白藥、白云山、華潤三九、片仔癀越過10億元凈利潤規模,分別是19.28億元、18.57億元、13.31億元以及10.13億元。
而2024年陷入虧損的步長制藥在2025年首季扭虧為盈,但凈利潤規模仍未突破3億元。太極集團、奇正藏藥以及康美藥業甚至凈利潤低于1億元。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研發投入最高的是天士力,達到10.39億元,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的12.23%。天士力也是A股市值前20的中藥企業中唯一一家在2024年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華潤三九、白云山、步長制藥的研發投入均超過5億元。
這顯示出部分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積極態度,但整體來看,中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仍有提升空間,特別是在創新藥研發和現代中藥技術應用方面。在這20家中藥企業里,有11家研發投入未超過3億元。
在銷售費用方面,2024年銷售費用最高的企業是華潤三九,達到72.20億元。緊隨其后的是花費56.20億元的白云山,再之后分別是云南白藥、步長制藥、同仁堂、太極集團。在這20家企業里,馬應龍、吉林敖東、片仔癀以及康美藥業并未大手筆投入在銷售。尤其,片仔癀與康美藥業僅在5億元銷售費用規模徘徊,分別為5.18億元以及4.17億元。
奇正藏藥2024年82.11%的銷售毛利率或許足以讓諸多“老字號”汗顏,濟川藥業和羚銳制藥分別以79.25%和75.82%的銷售毛利率緊隨其后。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中藥行業呈現“強者恒強、尾部承壓”的格局。頭部企業如云南白藥、片仔癀憑借品牌與產品優勢維持增長,而部分企業因銷售費用拖累或創新不足陷入虧損。
大單品不吃香了?
一個現實正浮出水面:曾讓無數藥企引以為傲的獨家品種戰略,正面臨多重挑戰。
步長制藥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2020年起,全資子公司通化谷紅產品谷紅注射液、控股子公司吉林天成產品復方曲肽注射液、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陸續調出各省級醫保目錄,且仍在部分省份重點監控目錄中,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開發程度不如預期等因素。
“報告期內,因上述事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超過預期,公司對通化谷紅制藥、吉林天成制藥等子公司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合計8.5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步長制藥在2024年年報中如是說。
上述提到的藥品谷紅注射液、復方曲肽注射液、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通常屬于心腦血管類藥物,且是步長制藥的獨家品種。這些現被重點監控的品種,曾是步長制藥的“現金奶?!?。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至 2023 年,心腦血管類疾病用藥始終屬于中成藥臨床終端用藥的第一大類。其中,在2023年,丹紅注射液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份額占比排第11位。
多年來,步長制藥一直重點圍繞心腦血管、婦科、呼吸等大病種治療藥物研究,積累產品和技術等優勢。雖然孵化諸多獨家品種,但步長制藥仍存產品相對集中風險。正如其所言:“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丹紅注射液三個獨家品種對公司的業績貢獻較大,上述任一產品的生產、銷售如出現較大變化,都有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2024年,獨家品種銷售不達預期已拖累步長制藥心腦血管業績表現。該板塊營收約70.29億元,同比下降23.36%,毛利率下降6.96個百分點。
第三批全國中成藥集采已納入了38個獨家品種,血脂康膠囊(片)、喜炎平注射液、益氣復脈顆粒、舒肝寧注射液等產品在列。而在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藥集采中,腦心通膠囊、通心絡膠囊、腦心安膠囊、參松養心膠囊、穩心顆粒等5個獨家品種最終未出現在中選名單中,業界猜測可能是品種流標。部分企業可能更傾向于保持產品的獨家優勢和高利潤,而不是通過集采獲取市場份額。
在黃婧婧看來,集采趨勢下企業通過降價保持市場份額,成本端中藥材價格受天氣、供給等因素影響波動不定,降價后公司成本端壓力更大。
獨家品種一旦進入集采,利潤護城河可能一夜潰堤。同樣是手握大單品中成藥的濟川藥業核心產品市場份額仍舊穩固。米內網數據顯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在2024 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公立醫院清熱解毒用藥中成藥市場份額為14.3%,排名第2。然而,面臨相似的產品銷量下滑拖累業績的境地。
根據濟川藥業2024年財報,主要產品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的清熱解毒類產品貢獻近26.88億元營收,同比下滑20.45%。主要產品為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的兒科類產品囊括近22.54億元營收,同比下滑17.78%。同時,消化類產品收入下降亦主要系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收入下降所致。而這三類便合計貢獻近60.97億元收入,約占2024年總營收的76.05%。
黃婧婧表示,大單品若具有獨家保密配方如片仔癀、云南白藥已形成“護城河”優勢,被替代的風險小。但若大單品沒有足夠的專利護城河,或者渠道滲透不夠深,若受到負面事件影響或競品沖擊,公司業績面臨大幅波動風險。
隨著集采的推進,如何平衡價格和市場份額,如何筑起品牌護城河,是企業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片仔癀等老字號給出的答案是確保產品的獨特性和高知名度。同是老字號,同仁堂存在商標糾紛與貼牌亂象,損害主品牌價值。片仔癀雖然陷入提價瓶頸,但仍保留了高端定價權,產品具有高附加值。
華潤三九為避免“單品依賴癥”,2024年完成對天士力28%股權的收購,補強中藥產業鏈。OTC市場貢獻的穩定現金流,讓華潤三九在集采浪潮中似乎多了幾分從容。
要么瘦身,要么增肌
即使是發力OTC渠道的華潤三九也面臨潛在的沖擊。
2024年安徽省擬將感冒靈等OTC藥品納入集采目錄,雖最終因調整未納入。而無論是手握獨家品種的步長制藥,還是依靠大單品銷售穩定營收的濟川藥業,都在2024年遭遇了業績考驗。
這似乎在訴說著同一個故事:依賴單一產品的時代正在終結?
“瘦身”,成為了一種選擇。2024年,達仁堂將全資子公司天津中新醫藥的全部股權劃轉至控股股東旗下的津藥太平醫藥,剝離商業板塊,以將資源集中于醫藥工業業務,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合資經營40年后,達仁堂與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分手”。根據公告,轉讓所持有的股權后,將獲得的收益達16.23億元。這也為其未來發展儲備了資金實力。
恰與白云山“聚焦主責主業”的戰略不謀而合。新任董事長李小軍到任后,白云山密集調研集團旗下公司,并表示要優化企業管理模式,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推動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這也傳遞出重塑企業生態的強烈信號。
另一些企業則選擇“增肌”。例如,橫向擴展的選手便有華潤三九,通過并購整合產業鏈;縱向延伸的馬應龍,從痔瘡藥到肛腸醫院。
太極集團圍繞“戰略聚焦,創新驅動,做強做優中藥大品種”的戰略定位,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同樣是此思路的還有以嶺藥業,從2019年至2024年,以嶺藥業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4年研發投入達9.0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3.94%。
步長制藥一方面通過循證醫學研究提升產品學術內涵,強化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則向生物制藥、疫苗等高科技醫藥產業拓展,根據其2024年年報,截至2024年底,在研產品達213個。其中,抗胃癌藥物BC001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同時在疫苗領域,加速四價流感疫苗、水痘減毒活疫苗等研發。
由于營收增長放緩,濟川藥業通過內部自研+外部合作的方式擴充產品管線。濟川藥業近年來引進的BD品種主要包括與天境生物合作的長效生長激素、與恒翼生物合作的PDE-4抑制劑(適應癥為銀屑病、特異性皮炎)、蛋白酶抑制劑(改善腹腔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術后腸梗阻)以及與征祥醫藥合作的PA抑制劑(治療或預防流感)。
在多元化業務布局方面,濟川藥業將“蒲地藍”品牌從藥品拓展到日化,牙膏、含漱液等產品線讓品牌價值得到多重釋放。
片仔癀擁有國家保護的雙絕密配方,確保了產品的獨特性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推進林麝養殖技術布局與原材料戰略儲備,確保關鍵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應。通過授權當地經銷商設立“片仔癀國藥堂”和片仔癀專柜,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然而,化妝品、日化等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收購風油精項目因關聯交易又被問詢,前路還不甚清晰。
每家中藥企業財務報告數字,不僅透露出盈虧起伏,更描繪出企業摸索中前行的身影。浙商證券研報指出,雖然中藥材價格波動仍存在,可能對成本端形成擾動,中藥行業一季度財報也顯示整體業績承壓,但具備品牌優勢、院外渠道布局完善及國企背景的企業更受市場青睞。
圖片/21圖庫
排版/許秋蓮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21世紀經濟報道,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