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儲能新增裝機出現三年來首次負增長!
?圖源|鹽圖庫
文|王璟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與國家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監測信息平臺聯合發布《2025年一季度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簡報》。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國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達1532座,總裝機容量為64.68GW/147.09GWh,行業整體規模持續擴大。然而,本季度新增裝機首次出現負增長,這也是近三年來的首次下降。
具體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電力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59座,總裝機2.55GW/5.72GWh,同比分別下降13.27%和10.63%。去年同期新增投運數量為65座,總裝機為2.94GW/6.40GWh。
另一組數據也映證了行業的走勢。據CNESA 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新增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5.03GW/11.79GWh,同比減少1.5%和5.5%,為近五年來首次季度性下滑。其中,以新能源配儲為主的電源側項目新增裝機同比下降31%。
這一數據下滑與“531”搶裝潮帶來的訂單激增形成鮮明對比。尋熵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國內啟動的儲能采購規模達29.6GW/78.6GWh(含集采、系統及EPC項目),較去年同期增長116%。
業內人士指出,二者并不矛盾,主要受項目建設周期影響。儲能項目通常建設周期較長,一季度往往并非交付高峰。當下,為享受差價結算機制保障收益、規避市場化定價波動風險,儲能業主抓緊在“531”結點前落地大量訂單,但實際交付多集中于二季度乃至下半年。
事實上,此次增速放緩,背后有多重因素:
一是市場階段性飽和效應顯現。前期快速發展使部分地區和應用場景的儲能布局趨于飽和,導致增速自然回落。
二是政策調整帶來不確定性。國家發改委136號文標志著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化階段,儲能行業正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部分補貼政策調整或新政策出臺存在緩沖期,投資者持觀望態度,導致項目推進放緩。
三是儲能經濟性問題突出。目前更受歡迎的低成本方案往往伴隨低質量產品,非計劃停運次數增加,削弱市場信心。工商業儲能因價格戰和質量退化,增速明顯放緩。
盡管短期承壓,行業整體仍保持穩定發展態勢,運行效率和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從應用場景看,一季度新增獨立儲能和新能源配儲合計占比超80%,成為當前發展重點。火電配儲、獨立儲能和新能源配儲的利用率均有提升。
在運行效率方面,一季度日均利用小時數達2.82小時,環比提高0.24小時,同比提高0.34小時;日均等效充放電次數為30.67次,環比、同比均有小幅上升;平均利用率指數為47%,同比提升6個百分點。
能效數據顯示,一季度充電電量3397GWh、放電電量3040GWh,平均轉換效率為89%;下網電量61852GWh、上網電量71550GWh,綜合效率為84%。
在可靠性方面,行業整體運行良好,可用系數達0.99。計劃停運109次,單次平均時長163小時;非計劃停運402次,單次平均時長25小時。其中,約90%的非計劃停運源于關鍵設備或系統問題,說明設備與系統穩定性仍有待提升。
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突破、政策優化及市場的進一步拓展,電化學儲能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健康發展趨勢,助力我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與能源結構優化。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