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狗蛋本蛋
小米在上海徐匯拿過一宗商業地塊,計劃蓋總部大樓,最終算不過來賬,退地了。
去年,該地塊用途由商辦改為住宅,重新掛牌出讓,被綠城以48億元總價、13.1萬元/㎡樓面價拿下,成為全國單價地王。
前幾天,這個地王級項目(案名潮鳴東方)首次開盤,推出全部120套房源,最便宜的一套4000萬+,最貴的近1.54億元,套均價超5000萬元。
一天之內清盤,120套全賣了,綠城攬金近70億元。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說綠城“半年賺了70-48=22億,房地產確實賺錢”。
如果地產行業的利潤能這么算,房企肯定要笑瘋了,恒大估計還能笑活。
半億豪宅“日光”,不少全國媒體感慨,還是上海人民有錢。
狗蛋看了認購客戶信息發現,有錢的是長三角人民,是上海的“外省人”,原籍江、浙、皖的業主占比約33%,和上海籍相當。
今年3月27日,綠城突然公告“換帥”,中交集團副總經理劉成云取代張亞東,擔任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
對綠城來說,上海地王項目的去化很重要,對新帥來說,這是上任后的一次“月考”,也很重要。
劉總的運氣不錯,這張月考成績單有一半分數要算在張亞東身上,地是張亞東時期拿的。
年初張亞東給綠城定下2025年主基調,表示“開局就開戰、起步就起跑、沖鋒就沖刺”。雖然劉成云上任之初流露出穩定導向,不過,目前來看,綠城更多是延續了張亞東時期的節奏。
甚至,比張亞東時期更兇猛。
今年前4個月,根據中指院數據,綠城拿地權益額313億,高居榜首,并且是唯一一家拿地超過300億的房企。
單看總數據可能不直觀,我們拆解到月份來看。
劉成云3月上任,實際上2月已經坐鎮綠城,他主導的三月、四月兩個月,綠城權益拿地額高達190億,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中海(不包括中海宏洋)4月0拿地,華潤置地4月也是0拿地。
全方位對比,更能直觀感受到綠城的兇猛。
劉成云代表的中交,想把綠城穩一穩,只能是逐步“騰籠換鳥”。
張亞東全面執掌綠城將近6年,這段時間里,綠城活成了黑鐵時代的“高周轉”代表,與此同時,似乎和中交越走越遠。
有消息指出,之所以換掉張亞東,一方面是老張身上已經沒有中交血液,他認為自己是職業經理人。
中交派出去的好幾個干部“綠”了,綠城不受控,這讓中交如坐針氈。
想想萬科帶給深地鐵的處境就會明白,如果綠城出事,中交會有多被動。
另一方面,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去年中央巡視組巡查,給中交提出整改意見,要求解決對綠城中國控股不控權的問題。
去年底開始,圍繞綠城控制權問題,相關方進行過角力,其中主要角色是大股東中交、二股東九龍倉、張亞東及代表勢力。
去年11月,先是張亞東大幅減持綠城中國股票,緊接著今年3月上旬,宋衛平進行大幅減持。
這次減持過后,老宋持有的綠城中國股票首次跌破10%,持股比例降至7.97%。沒記錯的話,老宋上一次減持綠城是2019年的事了。
媒體把老宋此次減持稱作“大撤退”。
換個角度理解,中交在大挺進。早幾年,中交一直把地產業務的希望寄托在親兒子中交地產身上。
甚至,中交還規劃過做大做強,做到央企地產公司“前三”,定過“2023年實現千億銷售規模”的小目標。
后來的故事是,中交地產虧得一塌糊涂,2023、2024兩年虧損近70億。
一個月前,中交地產“披星戴帽”,股票簡稱正式變更為“*ST中地”。
“妖股”傳奇淪為ST,中交地產終究沒能綠城化。
不過沒關系,綠城正在中交化。中交對地產行業的厚望,可以換個寄托對象了。
中交地產想要的前三,綠城實現了。今年前四個月,綠城全口徑銷售額僅次于保利發展,已經來到行業第二。
按照目前的拿地勢頭發展下去,綠城有朝一日登頂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對中交來說,比起登頂浮名,它更需要的是實利,是綠城的反哺。
5月8日,中交區域總部與綠城中國在杭州舉行業務協同座談會,劉成云出席并講話。
會議明確指出,雙方要加強政府代建項目施工總承包、城市綜合開發和城市更新等方面合作,加強供應鏈資源開放共享合作。
劉在中交系統內扎根33年,中交基因刻在了他骨子里,比起張總,劉總可能更明白紅與綠孰輕孰重。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狗蛋說,這首詩的重點是后半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