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5日訊(記者 李潔)房地產行業持續深度調整背景下,與房企債務兌付相關的信息,仍然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5月15日,記者從獨立信源處獨家獲悉,龍湖集團已將“22龍湖03”的兌付資金全額撥入償債專戶,總金額5.2億元人民幣,涵蓋5億元本金以及2000萬元利息。
公開資料顯示,“22龍湖03”于2022年5月發行,規模為5億元,票面利息4%,行權日期為5月19日。
“22龍湖03成功兌付后,龍湖在2025年內已累計兌付境內公開債券約70億元,均為如期兌付。”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上述債券的兌付是龍湖在債務兌付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其多次提前或如期完成債券兌付工作。今年1月,龍湖兌付了“22龍湖01”、“20龍湖02”兩支債券,合計39.775億元;3月4日,龍湖如期兌付“20龍湖04”,行權金額約25.02億元。
“堅守財務安全是龍湖發展的底線,公司把公開市場不違約,履行所有債務安全兌付,銀行貸款不逾期不展期作為首要原則。”龍湖集團首席財務官趙軼表示。
針對2025年到期債務,趙軼表示,龍湖已經做好清晰的償債計劃,將提前鋪排、有序歸還。
記者從龍湖方面獲悉,今年其待歸還的公開債務有三類:一是7、8月的國內信用債,會提前準備好償還資金;二是年底到期的85億元海外銀團,會從三季度開始有序逐月歸還;三是中債擔保債券,今年到期35億元,一筆在8月份,一筆在11月份,該項債務有資產抵押,因此龍湖會用經營性物業貸將其置換出來。
事實上,龍湖集團早在2022年便開始通過戰略規劃壓降負債。
“2022年時,我們當時認為整個國內信用債市場,可能會對民營房企階段性‘關閉’,所以我們在做壓力測試時,即做好不再新發信用債的準備,并提出以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來壓降有息負債,去倒逼業務發展。同時,因為在內部提出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的要求,也會對一些投資性、規模的沖動,形成克制效應。”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陳序平稱。
其表示,到了2023年,龍湖進一步意識到僅靠上述策略還不夠。龍湖有大量經營性資產,如天街、冠寓等,但當時并沒有把這些項目的融資效率做起來。
“2024年1月底,經營性物業貸新政落地,龍湖當年做了接近300億元的經營物業貸增量,同時因為不斷有新增商業項目開出來,整體經營性物業貸達到773億規模,可以用來置換集團信用融資。”
上述管理層介紹,龍湖經營性物業貸今年預計新增100億元以上,在年底整個經營性物業貸有機會達到接近900億元的規模。
“對龍湖而言,近幾年主要圍繞兩大核心目標推進債務管理工作。一是通過正向經營現金流降低有息負債的總額;二是通過經營性物業貸置換短周期的信用債,通過兩三年時間完成整個債務結構的切換。”趙軼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25年是龍湖債務結構轉換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到2025年底,龍湖整體債務會進一步下降,達到1400億左右。”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龍湖有息負債規模降至1763億,直接融資比例降至17%,銀行融資占比為83%。
不過,在堅持債務安全優先于增量投資的戰略下,龍湖也并未完全放棄投資機會,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投資強度,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
截至今年4月,龍湖共新增土地儲備4宗,權益總對價約17.74億元,新增項目分別于上海、蘇州、貴陽等地。
“在保障安全性償債的前提下,我們會擇機獲取新土地,并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彈性的供貨。”龍湖管理層表示。
公司業績方面,截至4月末,龍湖集團累計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220.8億元,合同銷售面積160.3萬平方米,實現經營性收入87.6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