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降準降息落地了,關稅戰和解也提前達成了,可為什么在兩大利好沖擊之下,A 股竟然還是起不來?很多人發現,昨天 A 股突破 3400 點,但自己的個股依然低迷,比前段時間至少跌了 10% 甚至 20% 以上。
昨天 A 股突破 3400 點,又是熟悉的 “套路”:拉銀行、保險股把指數拉上去,但個股普遍表現不佳。從去年 9 月到現在,A 股已經 7 次突破 3400 點,但每次突破后基本都是沖高回落。現在大家又有疑問:為何這一輪在兩大利好之下,A 股還是起不來?
其實原因很簡單:有人有意打壓。這個人是誰?就是背后 “看不見的大手”。大家想想,為什么中美達成關稅戰和解的消息,要在股市收盤后才公布?難道收盤前不能公布嗎?很明顯,這是不想讓消息沖擊股市,想讓股市平穩過渡。結果第二天開盤前,消息在網上發酵,不少人預測會 “千股漲停”,但三大股指高開后又熟悉地 “高開回落”。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很多人在前期高位接了盤,股價沖高時自然會選擇減持。整個股市的走向,似乎都在這只 “大手” 的調控下 —— 想拉就拉,想壓就壓,利好的釋放節奏也在其掌控之中。
再說這次降準降息,為什么要提前多次釋放利好?“馬上降準降息”“適當時機降準降息” 之類的說法,我至少聽了五六次。提前釋放利好,資金就會提前埋伏,等真正落地時,預期已經被透支,市場自然難以提振。去年 9 月股市突然暴漲,就是因為利好突然集中釋放,讓市場應接不暇,資金扎堆入場,股指從 2700 點直接漲到 3600 點。但這次從去年 10 月至今,市場一直被壓制,結果 “慢牛” 沒拉起來,反而成了 “慢熊”。市場最怕 “快牛慢熊”,可 A 股又陷入了熟悉的 “怪圈”:說是拉 “慢牛”,卻走成了 “慢熊”,一直在 3400 點上下震蕩。更關鍵的是,大部分人持有的股票沒漲,意味著在這一輪 “上漲” 中,多數散戶沒賺到錢,反而成了被割的 “韭菜”,那錢到底被誰賺走了?
當大家都沒賺到錢時,就別怪消費起不來。而且從宏觀數據看,也支撐不起股市大幅上漲:4 月份制造業 PMI 為 49.1,仍低于 50;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 9 萬多億,大家還在存錢,投資和消費信心都沒回來;信貸數據也不理想,投資端同樣乏力。經濟基本面撐不起股市反彈,利好又被人為壓制,加上去年至今利好不斷,邊際效應越來越差 —— 以前給點小利好市場就興奮,現在即便大利好落地,市場也反應平淡。畢竟在一次又一次的 “狼來了” 中,投資者越來越理性,如今看到 “高開低走”,反而覺得是正常邏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