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如懿傳》播出已經7年過去了,但是無論是幫女主如懿正名還是吐槽如懿人設的視頻還是層出不窮,足以可見此劇的影響力。
之前也和大家聊過如懿在劇中被吐槽最多的“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階級分明”的種種表現,今天還是用《如懿傳》拋磚引玉,和大家聊聊劇中的“四大少年郎”,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當然是和女主如懿對應的男主乾隆,綽號“渣渣龍”。為什么叫“渣渣龍”?因為在劇中男主的行徑實在是太過陰暗又有些可笑。
他嘴上說著只鐘愛如懿一人,但卻總是因顧慮其他嬪妃的前朝勢力而放任她們對如懿的一次次陷害,只會口頭安慰如懿安心,實際行動很少見也很沒有邏輯性。
如懿歷經萬難終于成了皇后,兩人共度了和諧恩愛的時光,然炩妃的得寵、乾隆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十二阿哥的資質平平,加之如懿在行使皇后權利時的執拗,兩人漸行漸遠。
寒香見的出現,激發了乾隆的征服欲,乾隆不顧如懿的感受請求如懿理解自己的心境,幫助自己勸寒香見侍寢,后來又因為如懿奉太后之命給寒香見絕育,當著眾人面憤怒掌摑她,嚴重損壞了她的中宮權威;更偏愛到讓寒香見和他一起入畫,這是曾經身為妃妾的如懿最希望的,也是她成為皇后以后最珍貴的事,如今卻成了一個笑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凌云徹因在木蘭圍場救了如懿母子,加上炩妃和進忠散播凌云徹和如懿有私情的傳言,還有如懿蒼白無力的辯駁,令乾隆十分嫉恨凌云徹,盛怒之下將他變成了太監,還讓他在如懿宮中伺候,日夜看著自己和如懿郎情妾意受著內心的折磨;又將凌云徹打發去干臟活累活,仔細觀察如懿的反應來判斷如懿是否對自己變了心。
到二次南巡時,乾隆和如懿因為其召幸煙花女子而大聲爭執,如懿失望斷發,乾隆責怪她不知進退,將炩貴妃晉為了攝六宮事皇貴妃,架空了如懿,直到皇貴妃陰謀敗露,他才意識到自己辜負了如懿的深情,向她道歉,無奈此時如懿已心如死灰。
當然,乾隆的冷漠涼薄并不只是針對真愛如懿,是針對所有人,就像如懿說的他只愛他自己。
孝賢皇后在世時他處處偏愛如懿,使其不能安心,臨了了還要氣皇后,單皇后薨了以后又寫了許多詩詞,讓人覺得他是個情深意重的人。
對待太后的棋子,即使陪伴他最長的玫嬪亦或是對他最癡迷的舒妃,還有慧誨貴妃、嘉貴妃、純貴妃這些潛邸舊人,他都不顧及相伴的情分,無情地提防、處理。
可以說,如懿愛的少年郎始終是那個和她在城墻上眺望遠方,讓她來選福晉的年少弘歷,而非眼前這個處處算計、疑心深重的乾隆。
第二是炩妃的少年郎—凌云徹。
作為除男主乾隆外刻畫最多的重要男性角色,于如懿而言,他是黑暗中能給予她溫暖和安慰的貼心人,但于炩妃和觀眾而言,凌云徹可以說很缺乏可圈可點的地方。
在冷宮做侍衛,凌云徹是圖清閑。在當時還是他對象的炩妃直言自己家境貧寒,母親和弟弟又全部仰仗她,希望凌云徹可以上進,免得勢力的母親阻止他們的婚事時,凌云徹卻回答自己想保持現狀,還勸炩妃也不要那么努力。
當炩妃被嘉貴妃霸凌時,他雖然也求了得寵的如懿幫他救出炩妃,但當如懿幫助他升了官、調離了冷宮,并且讓他勸炩妃再忍忍時,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聽之任之,絲毫沒想為擺脫現狀做出改變。
后來,炩妃通過進忠的幫助終于擺脫了嘉貴妃,成為了皇上的妃嬪,凌云徹卻指責炩妃不顧青梅竹馬之情,是個貪圖富貴權勢的壞女人。更在和如懿相處過程中愛上了如懿,甚至愿意為了保護如懿而獻出生命。對炩妃念舊的關心則嗤之以鼻,還為了幫助如懿反擊利用了炩妃的對自己的真心,拿到了炩妃多年隨身佩戴的,可以證明兩人舊情的戒指,并交給了和如懿關系要好的愉妃海蘭。
炩妃看到海蘭拿出這個戒指來指證自己時一定是悔不當初的,但倘若再來一次,相信她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為她和如懿一樣,始終相信眼前人依然是曾經那個與自己一起憧憬未來的懵懂少年郎。
第三是嘉貴妃的少年郎—玉氏王爺。
雖然嘉貴妃只見過當時還是世子的王爺一眼,但這一眼萬年卻成為了嘉貴妃爭寵的動力。
為了能在將來幫助王爺和母族獲得大清的更加優待,嘉貴妃下手狠辣,先后害了儀嬪和玫嬪的孩子,挑唆阿箬害如懿,挑唆貴妃害阿箬,挑唆皇后的大宮女素練害嬪妃,挑唆玫嬪害皇后,陷害純貴妃涉及到孝賢皇后之死導致乾隆疑心她有爭奪后位之心,陷害如懿和大師有染導致惢心終身殘疾,陷害大阿哥永璜導致其被乾隆斥責……可以說是壞事做盡。
然而,本來應該是事業型女性的她,也依然是個戀愛腦。當她得知玉氏王爺為了避免被罪行敗露的她連累,上書稱其非玉氏貴女而是不明身份的棄嬰,被王爺和母族同時遺棄時,她就如同泄了氣的皮球,無心再爭斗,只留下一句“下輩子一定不要再過這樣的人生”便香消玉殞。
為了一個涼薄之人舍棄了良心,雙手沾滿鮮血,卻換來了這樣的下場,縱有不甘也再難回頭。
最后一個是寒香見的少年郎—寒企。
寒企著墨不多,從寒香見口中可以知道兩人是青梅竹馬,一如當初的青櫻(少年如懿)和弘歷(少年乾隆)一般。
本該相守一生,卻因為保家族周全而被迫分離,寒企也在追逐送寒香見入京的途中死于雪崩之下,成為了寒香見一生的念想。
也正是因為倆人都有著自己心中堅守的少年郎,所以寒香見和如懿關系密切,無話不談,寒香見也因為如懿的勸解決定活下來。
我時常在想,如果寒企還活著,他是否會像玉氏王爺一樣為了自身利益舍棄寒香見?又或者像乾隆和凌云徹一樣深深地傷害著自己的青梅竹馬?答案是不確定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無論少年郎怎么變,寒香見也一樣會深愛著他。
初中語文課上,我最喜歡《詩經》中的《衛風·氓》,尤其是“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也很契合今天的主題。
為什么如懿、炩妃、嘉貴妃和寒香見明知少年郎已經變了或是死了,依然“女主耽兮,不可說也”?在我看來,這和我們分手后放不下前任一樣,也許是在這段感情中投入了太多的沉沒成本,主動放手或被動放手都仿佛是在打自己耳光,仿佛被現實嘲笑自己一直堅信的愛情是多么的天真愚蠢;也許是許多難忘的風景、許多不曾體驗過的事情都是和他一起經歷,明面上是舍不得曾經的少年郎,實際上是懷念整個青春時代—那未曾被凡塵俗事所污染的、充滿粉紅泡泡的浪漫時代;當然,也許還有其他可能,這里不再贅述。
令人懷念的少年郎,是真愛還是一場欺騙?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