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1799年,也即嘉慶四年,被列了足足二十條罪狀,最終被賜死。這一年,紀曉嵐已經升任吏部尚書,并且加封“太子少保”,達到了他仕途的巔峰。
此時的紀曉嵐在清朝政壇上也算是有一定的話語權。很多人認為,如果紀曉嵐出面為和珅求情,即便嘉慶最后仍然會處死和珅,但至少會考慮到紀曉嵐的意見。然而,事實是紀曉嵐并沒有這樣做,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即使紀曉嵐達到了仕途頂點,但他在大清王朝的權力體系中并未占據核心地位。他擔任的吏部尚書職位,在當時的官場中并不具備決定性影響力。
而他所獲得的協辦大學士和太子少保頭銜,僅僅是一種榮譽稱號,沒有實際權力。因此,對于嘉慶來說,紀曉嵐的話顯然不會起到關鍵作用。所以,不是說紀曉嵐不想救和珅,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其次,很少有人敢違背天子的意愿。嘉慶是誰?那可是大清皇帝啊。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以太上皇之尊干涉朝政,使得嘉慶這個真皇帝反而像個傀儡。
盡管表面上嘉慶一臉笑意,不斷稱贊太上皇英明,但內心深處,他對這種局面早已厭倦至極。當乾隆去世后,嘉慶終于掌握了真正的權力,他迫切需要通過殺掉和珅來樹立自己的威信。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出來勸阻,無異于自尋煩惱。
第三,無論如何,和珅都注定難逃一死。即便出于人道主義關懷,紀曉嵐試圖營救和珅,也是徒勞無功。
嘉慶與和珅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當初乾隆立嘉慶為儲君時,和珅曾多次勸阻,這一行為讓嘉慶無法釋懷。當他登基成為皇帝后,又怎能輕易放過這個舊仇敵呢?
第四,從個人利益角度來看,為何要冒險救一個注定失敗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