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與中電建華東院聯合研發建造的國內首臺“葉片凈空自適應預應力鋼管混凝土格構式實驗塔架”(以下簡稱“格構實驗塔架”),在安徽亳州成功完成樣機安裝調試并實現并網。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僅開辟了陸上風電高塔建設的新技術路線,更打造了具有示范價值的裝配式建造標桿案例。
國內首個格構實驗塔架
01
結構創新打造“堅實脊梁”
本次實驗項目的格構式塔架總高度為147.1米,其中,集團公司參與建造的“新型格構段”部分高為100米,承載著容量達5.6MW風電機組和半徑100米的葉輪,是支撐整個塔架的堅實“脊梁”。格構段共分12層(48根角柱),每層高度5-10米,由鋼混角柱、腹桿(斜桿或橫桿)組成,角柱內填充企業自主研發的微膨脹自密實C80高強度混凝土,為格構實驗塔架的承載力和耐久性提供堅實基礎。
新型格構段結構展示圖
02
陸上風電實現“減脂增肌”
隨著風機大型化趨勢加快,塔架需要搭載更大型的風力發電機組,承受更大水平和豎向的壓、彎、剪、扭復合作用,對結構和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塔架結構體型臃腫、材料用量大、承載力有限、單件重量重、施工周期長等局限性也逐漸顯露,而“新型格構段”具有結構輕盈、承載能力強、單件體積小重量輕、易拆分,運輸吊裝適應性更強等有利優勢,正成為風電高塔支撐體系的最新方案。
塔架安裝完成
此技術在國內外陸上風電行業,特別是在超大超高風電機組、高震區、技改項目、跨溝渠機位高寒地區以及分散式風電等場景中,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03
工藝創新賦能“降本增效”
格構塔架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圍繞工藝流程、質量控制、工裝設備及運輸組織等關鍵環節,公司技術團隊深入開展了全生命周期運轉的研究,自主研發了微膨脹自密實C80高強度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施工工藝,并根據格構塔架角柱的造型特點,自行研發出一系列專用工裝,包括底部支撐固定工裝、扶墻固定工裝、吊裝倒運工裝等。其中,底部支撐固定工裝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法蘭安裝的空間傾角與力學需求,采用模塊化可周轉裝配式結構,不僅保障了部品部件施工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有效控制了制造與使用成本,實現了經濟性與實用性的有機結合。
底部支撐固定工裝
今后,集團公司將加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持續深化在風電高塔領域的聯合攻關,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生態,推動產品與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高而穩”的堅強支撐。(中國鐵建大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