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可真是不太平,從高速智駕出事,到私自限制馬力,再到碳纖維前艙蓋涉嫌虛假宣傳,一路順風順水的小米汽車,似乎要被前期巨大的流量給反噬了。消費者的信任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但對小米汽車來說,僅僅一個夜晚,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卻在兩個爭議的沖擊下,幾乎清零。
現在由于馬力鎖,動力詐騙等標簽,小米車主紛紛曬出購車合同,宣傳截圖,指出小米屬于典型的消費誤導,現在有300多名小米SU7 Ultra車主,集體發視頻維權,要求退車取消訂單,直言雷軍欺騙消費者,畢竟在用戶看來,這是一種事后加碼式的不透明操作。對此,小米汽車也做出回應,可以取消訂單,但是定金不予退還!
其實,從法律層面來看,小米這宣傳用模糊語言夸大性能,可能違反《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是被認定為欺詐,車主能要求 “退一賠三”,單個人就能賠 12.6 萬。而且單方面改馬力數據也涉嫌違反《民法典》里合同變更得雙方同意的規定,法律風險可不小。不過,這法律條款看著挺硬氣,但實際操作起來談何容易,得證明小米故意扯謊。要是集體起訴,可能還得花大半年時間。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網上炒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雷軍也終于堅持不住了,突然閉麥了,5月14日,雷軍突然將社交賬號評論權限調整為“僅關注100天以上粉絲可見”,這操作直接把網友整懵了,這是要逃避責任嗎?消息一出,網友也炸開了鍋:“雷軍這是要建‘小米皇家評論區’?100天門檻,是不是在篩選‘腦殘粉’?”
要說小米這波操作確實讓不少潛在客戶寒心了。說到底,小米汽車的危機,本質是“過度營銷與產品交付割裂”的必然結果。一直以來,小米給人的印象是性價比高、產品實用。可這次在 SU7 Ultra 宣傳上,確實沒處理好。雷軍或許依然是那個雷軍,小米或許還是那個小米。但如今的公眾,已經不再滿足于相信你,而是要看你如何做。現在車主們組建維權群,在網上發聲,小米要是還不拿出更誠懇的解決方案,一旦監管部門介入認定虛假宣傳,不光得賠高額賠償金,還會影響高端車型口碑和后續新車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