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系列架空,虛構內容,僅供娛樂,切莫當真
1123位面,一個蘇聯更加務實也免于解體的世界
1991年12月25日,紅旗落下蘇聯解體,曾經與美國爭霸世界的蘇聯成為了歷史的記憶。但蘇聯雖死卻精神永存,美國仍存且精神已死。美國固然成為了冷戰的勝利者,卻也丟掉了美國的靈魂。在短短幾十年之中快速腐朽。
1123位面的蘇聯沒有解體,美國自然也不會刀槍入庫馬放南山,NATF與AFX計劃合流,誕生了大量使用F-22技術的F-24隱身貓。JAST聯合先進打擊技術計劃也沒和CALF通用低成本戰斗機計劃合流,JAST項目最終醞釀出了名為F/A-26的隱身版F-16戰斗機。
1991年8月19日,819事變爆發,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克格勃負責人的克柳奇科夫為首的集團發動政變,軟禁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克格勃管理的邊防軍和內部安全部隊切斷供電、封鎖道路,克柳奇科夫等人通過強力手段鎮壓的自由派,維護了蘇聯的存續。
819事變爆發之后,生怕蘇聯解體的中英發現蘇聯仍有捍衛者,也是迅速采取了行動,中國掏出了所有可動用的外匯以幫助蘇聯化解糧食危機,英國則宣布免除了蘇聯的外債并積極斡旋希望北約范圍內其他國家也同意免除或削減蘇聯債務。
但819事變也導致蘇聯的混亂,忠于自由派的軍隊同樣發起軍事行動,試圖解救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蘇聯內戰爆發,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西烏克蘭地區趁亂宣布獨立……
蘇聯內戰爆發之時美國就認識到冷戰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蘇聯繼續解體還是勉強維持,都意味著蘇聯已經喪失與美國爭霸的資格。美國國防壓力驟減,此前居高不下的航天與軍費支出,隨著蘇聯內戰應聲而降。
波音 MRF方案
昂貴的A-12飛翼式隱身攻擊機項目和MRF項目被放棄,為了降低海軍艦載重型隱形戰斗機的費用,美國國防部要求艦載隱身戰斗機需大量使用F-22的技術,發動機需要選用F-119發動機,NATF計劃與AFX計劃合流。
但指望重型隱身戰斗機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隱身戰斗機昂貴的使用成本注定重型戰斗機只能是進攻的矛頭,因此,美國仍舊需要一款更加廉價的隱身戰斗機以滿足海軍與空軍第二線隱身戰斗機的需求。
1993年美國軍方提出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JAST聯合先進打擊技術計劃,希望研發一款低成本的隱身戰斗機。1995年美軍提出Common Affordable Lightweight Fighter,CALF通用低成本戰斗機計劃,希望研制一款海空通用的攻擊型戰機。
蘇聯內戰之后,美國國防壓力驟減。為了節約經費美國國防部決定將JAST和CALF融合,研發出一款能夠同時滿足美國海軍與美國空軍所需的低成本隱身攻擊戰斗機,從而取代F-15E戰斗轟炸機、F-16戰斗機、A-10攻擊機、F-117戰斗機,F/A-18攻擊戰斗機、A-12攻擊機等戰機,并與F-22戰斗機高低搭配。
A-12隱身攻擊機
美國國防部一度考慮將海軍陸戰隊的ASTOVL先進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項目,也糅進JAST項目之中,從而構建一款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三軍通用的廉價型隱形戰斗機。但是垂直起降會嚴重拖累戰機的綜合性能,蘇琳是病了又不是死了。
ASTOVL競標案
美國海空軍不希望遭遇自己的二線隱身戰斗機遠不如蘇聯同行的尷尬,因此海空軍以極其堅決的態度拒絕了ASTOVL項目的加入,ASTOVL項目仍舊獨立存在,但為了盡可能地節省經費,ASTOVL項目被要求盡可能的提升與F-22和F-24等戰斗機的通用性,不會出現為了ASTOVL而專門研發一款大推力發動機的情況。
F-35B是最好的垂直起降飛機,也是最差的隱身戰斗機,1123位面沒有它的生存空間
1994年,美國主要戰機制造商各自開展了JAST戰斗機項目的研發,由于沒有垂直起降型的拖累,JAST戰斗機項目的進展也比較理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麥道公司陸續提出其JAST方案。
JAST洛馬方案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方案為中規中矩的常規布局單發雙垂尾設計,各方面的表現都是中規中矩。麥道方案采用了鴨式布局與V尾設計,機動性不錯但隱身性表現一般。波音方案采用了近似于飛翼的大型三角翼設計,作戰半徑出色,但機動性受限;
JAST 麥道公司方案
諾斯羅普格魯曼方案采用了鴨式布局加單垂尾設計,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但這個設計屬實是讓美國覺得吧不怎么隱身,并且和中國即將首飛的殲10戰斗機實在是太像了點,好家伙美國又不是中國,搞這么落后的戰機干啥?
諾斯羅普·格魯曼JAST方案
英國BAE公司、麥道公司以及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聯合研發的JAST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采用了大膽的蘭姆達翼+小角度上反角V尾設計設計,沒有水平尾翼、機身低矮。減少一對控制面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在隱身方面更是極為有力,RCS顯著低于采用三翼面設計的洛馬、波音、諾斯羅普方案。
麥道公司與BAE聯合推出的JAST方案(早期)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ritish Aerospace)合作提出了一種傳統的設計,但沒有垂尾,只有一組較小上反角的V尾。這種類似YF-23的布局將能提供更小阻力和更高隱身性能。
JSAT 波音方案
1997年,洛馬方案與麥(道)格(魯曼)B(AE)方案入圍決賽圈,兩者分別研發艦載型與常規起降型,以滿足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的需求。兩款方案都采用了陸基型翼展較小,作戰半徑稍小,但機動性更強;艦載型則通過增加翼展的方式強化短距起降能力與作戰半徑的設計。
2000年與2001年,麥道YF-26與洛馬YF-35前后首飛。由于兩者是同一項目框架之下的戰斗機方案,所以兩者的掛載能力大致類似,都具備內置兩枚2000磅制導炸彈和兩枚AIM-120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使用方式都是第一天隱身作戰,第二天外掛彈藥的一日隱身戰機。
但麥道YF-26得益于更長的機身,能夠將彈藥更好的內置,機身外側不存在無必要的凸起,隱身性更強。更加先進的整體設計也意味著更大的開發潛力,洛馬YF-35方案惜敗。麥道方案最終奪得了JAST方案的競標。2003年更名為F/A-26的麥道JAST方案原型機首飛。
1123位面,中選方案為JAST-3,彈艙室布置如圖所示
新時代的F-16,麥道F/A-26,海空通用中型隱身戰斗機
機身長17米,翼展10.7米/13.1米;空重11噸/11.7噸,最大起飛重量26噸;以一臺中間推力11.6噸,加力推力15.6噸的F-119發動機為動力,最大速度1.8馬赫;作戰半徑1100公里,最大航程2400公里。
F/A-26戰斗機只擁有兩個主彈倉,沒有側彈倉,擁有三對翼下掛架與兩對翼尖掛架;主彈倉內可中的4枚AIM-120空對空導彈或者兩枚AIM-120空對空導彈與兩枚2000磅級精確制導導彈,內側的兩對翼下掛架均可掛載2000磅。
由于彈艙尺寸偏小,F/A-26戰斗機往往是外掛彈藥活動的。 不過F/A-26本就是只打算在戰爭第1天隱身的一日隱身機而已,彈倉比較小的問題尚可接受。2006年起,F/A-26戰斗機開始交付部隊,并逐步取代老舊的F-15、F-16、A-10、F/A-18C/D等非隱身戰機。
對于麥道公司而言JAST戰斗機項目的中標,意味著麥道公司的順利延續,而不是并入波音。隨著中美合作MD-82客機的量產,麥道的財政狀態也有了極大的改善,美國戰斗機生產商進入了三強爭霸階段。
F/A-26對于美國空軍而言是F-16戰斗機相當合格的繼任者,美國空軍相當滿意。對于美國海軍而言,F/A-26沒有采用雙發設計讓人遺憾,但F/A開頭的攻擊戰斗機和F開頭的戰斗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美國又不是用過A-7、F-8這種單發艦載機,都打算承擔對地攻擊任務了害怕發動機故障啊?
聯合研發F/A-26戰斗機的英國海空軍對F/A-26的性能也是相當滿意,就是皇家海軍的輕型航母有些惆悵,A-32攻擊機的性能是不是茶了點啊?雖然說攻擊機的性能差點不算什么問題,但也不好受啊。說好的隱身戰斗機時代,垂直起降戰斗機能和隱身戰斗機過招呢?
對于蘇聯而言,美國的F-22、F-24、F/A-26等多款隱身飛機是強勁的對手,A-32攻擊機雖然像個大嘴猴但性能仍舊不容小覷。蘇聯那叫一個愁得慌。
可行性分析:
文章配圖都是歷史上存在過的方案,只不過沒能成為現實而已。在蘇聯沒有解體的#1123位面# 美國海空軍真的很難接受雞肋的F-35,垂直起降戰斗機自然也就很難拖美國海空軍的后腿了,在這種背景下,麥道的JAST方案成真是大概率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