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盼龍 攝影報道
2025年5月14日,臨渭區勝利小學操場洋溢著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濃厚氛圍,以“科技賦能未來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第七屆科技勞動節盛大啟幕。臨渭區科協、氣象局、社區代表及教育工作者與全校師生共赴這場創新實踐的盛會。活動讓學生們通過“體驗式”參與,感受科技魅力,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臨渭區科協副主席吳強,區氣象局人影中心主任楊海俠,渭南12355青少年服務臺副主任常亮,區人民辦勝利社區黨支部書記蘇家樂,勝利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賀海闊,勝利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許軍紅等參加開幕式。
▲臨渭區勝利小學學生發展中心副主任郭琳主持開幕式
傳承與創新交融的開幕儀式
▲全體起立奏唱國歌
▲臨渭區勝利小學副校長劉娟致辭
副校長劉娟在致辭中談到,科技勞動節不僅是一個展示我們科技勞動和成果創新的平臺,更是一個激勵我們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的契機。借此機會呼吁大家,要積極參與勞動和科技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應該保持對勞動和科技的熱愛和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少先隊代表為嘉賓佩戴紅領巾
隨后,身著校服的少先隊員與佩戴紅領巾的銀發志愿者構成跨越時空的動人畫面。臨渭區空竹隊老人志愿者接受紅領巾佩戴儀式時,激動地說:“這份榮譽紅領巾,讓我看到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薪火相傳。”
▲學生們共同放飛橡皮筋動力飛機
操場中央,互動展區成為焦點。在科技創意展示區,該校學生的手工小制作——“猛虎橡皮筋動力飛機”被孩子們共同放飛。數十架紅白相間的飛機振翅騰空,螺旋槳在陽光下劃出金色殘影,有的則調皮地在空中翻著筋斗,引得圍觀師生爆發出陣陣驚嘆。風掠過孩子們漲紅的臉頰,將歡聲笑語與“猛虎”的轟鳴聲編織成一曲青春的贊歌,這場充滿科技溫度的創意實踐,正悄然在每個參與者心中種下探索的種子。
非遺與科技碰撞的火花
在活動現場,來自渭南市空竹表演團隊為師生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傳統非遺技藝——抖空竹表演。表演者憑借手中長繩與雙竿,讓空竹在空中飛速旋轉、變幻出百般花樣,將技巧、韻律與力量完美融合。
▲傳統非遺技藝——抖空竹表演
抖空竹作為從宋代“踢弄”百戲傳承至今的非遺瑰寶,凝聚著手藝人的堅守。此次表演不僅展現了“一根繩玩轉天地,兩只手舞盡春秋”的獨特魅力,更傳遞出中華民族對“巧”與“趣”的永恒追求,贏得現場師生熱烈掌聲,讓傳統技藝的魅力在校園綻放光彩。
四大主題展區彰顯教育理念
本屆科技勞動節以“勞動筑基,科技筑夢”為主題,精心打造四大互動展區。科技創意多元展示區呈現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想;勞動成果展示區匯聚各年級生活技能比拼,從一年級疊衣服到六年級包餃子層層遞進;綠色種植展示區則通過智能栽培系統,展現現代農業科技魅力。四大區域形成“創意-實踐-應用”的完整閉環,讓參觀者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勞動與科技的共生關系。
活動現場,不同年級學生各展所長:低年級學生進行疊衣服、系鞋帶等基礎生活技能展示,中年級的蔬菜創意拼盤和布藝筆筒制作體現勞動美學,高年級學生嫻熟的包餃子技藝更引來陣陣喝彩。這些看似簡單的勞動項目,實則融入了工程思維(如布藝筆筒的結構設計)和科學原理(如餃子皮的面筋形成),生動詮釋了"生活即教育"的實踐理念。
臨渭區勝利小學第七屆科技勞動節以多維度的創新實踐,構建起勞動教育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生態。活動通過“非遺+科技”的跨界呈現,使傳統空竹技藝與現代光電傳感技術碰撞出傳承活力,既激活了學生對文化遺產的認同感,又培養了其技術轉化思維。可以說,此次科技節中的各項活動都是學校各學科領域教育教學的延伸,是一堂生動且有趣的實踐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