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瑤池
深圳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深圳市營養學會理事/深圳市醫師協會營養分會副會長/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營養分會常委/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等職務。
多年來工作于醫院臨床營養科,從事各類慢性疾病的營養治療,擅長慢性腎病、肥胖、糖尿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營養治療。
發表SCI期刊論文3篇,CSCD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5項,參與3項。
文章來源:營養醫師曾瑤池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張先生是深圳市中醫院營養科的老朋友了,五年前在營養科成功減脂14公斤。最近讀了公眾號后,趕緊打開一個月前的體檢報告,一看傻眼了,“空腹血糖6.2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5.9%”。隨后,張先生來到營養門診,要求醫生給他抽個血查查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或者糖尿病前期。據張先生說,前面四年自己的體重一直控制很好,最近一年放松了警惕,應酬多了,幾乎沒有運動,體重增長了6公斤。檢驗報告果如張先生所料,確實存在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核心病理機制之一,改善胰島素抵抗需要綜合干預。減輕體重,尤其是腹部內臟脂肪的減少對于逆轉胰島素抵抗格外重要。以下為基于循證醫學的非藥物干預應對措施:
一、生活方式干預:
※ 運動鍛煉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01. 抗阻運動
每周進行2-3次抗阻運動,如舉重、俯臥撐等,可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肌肉是葡萄糖的主要利用器官,增加肌肉量有助于提高肌肉葡萄糖攝取能力,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
02.有氧運動
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03.高強度間歇訓練(HIT)
4×4分鐘90%最大心率訓練,提升線粒體功能。可以達到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調節血糖水平。
04.非運動性活動
每日站立辦公≥4小時,增加能量消耗15%。
運動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后進行適當的拉伸,以預防運動損傷。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避免過度運動導致低血糖或身體不適。
※ 飲食調整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01.控制總熱量
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于控制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合理分配三餐熱量,避免暴飲暴食,可穩定血糖水平,減少胰島負擔。
02.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
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麥制品、燕麥等,可延緩血糖上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蔬菜的攝入,但需注意控制水果的攝入量,避免血糖過高。
03.調整飲食結構
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比例,如瘦肉、魚類、豆類等,有助于提高飽腹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腎功能正常的人,蛋白質攝入量提升至1.6-2.2克/公斤。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入,如橄欖油、魚油等,可改善血脂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
二、營養干預
01. ω-3脂肪酸
補充EPA+DHA≥2克/天,抑制NF-κB通路,改善機體炎癥,將血清C-反應蛋白維持在1毫克/升以下。如果甘油三酯水平高,可以補充EPA+DHA 3克/天。
02. 胰島素活性相關的微量元素
如鉻、鋅、釩、鎂、硒的酌情補充都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鉻: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成分,能協助胰島素發揮作用。-
鋅:鋅是多種糖代謝酶的輔助因子,能參與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穩定胰島素的結構與功能。鋅還能協助葡萄糖在細胞膜上轉運,對胰島素的活性至關重要。
釩:釩化合物能夠模擬胰島素的活性,通過不同的信號通路,增加肌肉與肝臟對葡萄糖、蛋白質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鎂:鎂作為高能磷酸化代謝途徑酶的必需輔助因子,參與能量代謝、蛋白質合成和調節細胞膜的葡萄糖轉運。
硒:長期缺硒會導致胰腺內酶的含量減少,自由基增多,進而引發胰島B細胞功能障礙,導致糖尿病。
03. 維生素
維生素D:可以通過與胰島β細胞上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維生素D能夠調節外周代謝器官和細胞系中的胰島素敏感性,對骨骼肌中的胰島素抵抗具有保護作用。體內25-羥維生素D的濃度與胰島素敏感性呈正相關,其濃度從10 納克/毫升增加到30 納克/毫升可以使胰島素敏感性提高60%。
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作為多種酶的輔因子,參與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對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有重要作用。
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氧化應激,從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維生素E: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能夠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保護胰島β細胞。
α-硫辛酸:小劑量使用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每日攝入600-1200毫克α-硫辛酸可以改善機體微循環和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04. 膳食纖維補充
膳食纖維通過減緩糖分吸收、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腸道菌群和降低炎癥反應等多種機制,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有助于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對于胰島素抵抗的人群,建議每日攝入≥35克(如洋車前子殼粉)。
三、其他措施
01.肉桂
肉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胰島素受體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從而增強胰島素信號傳導,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此外,肉桂提取物還可以激活胰島素受體激酶,增加葡萄糖攝取量。
02. 益生菌與益生元
某些有益菌(如雙歧桿菌屬、乳桿菌屬和阿克曼氏菌屬)能夠誘導抗炎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從而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補充膳食纖維等益生元,可以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生,調節腸道菌群結構,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
03. 控制果糖攝入
高果糖飲食通過多種機制誘發肝臟胰島素抵抗,包括促進脂肪生成和誘導炎癥。建議控制果糖攝入量,避免過多食用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
04. 膳食纖維補充
膳食纖維通過減緩糖分吸收、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腸道菌群和降低炎癥反應等多種機制,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并有助于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對于胰島素抵抗的人群,建議每日攝入≥35克(如洋車前子殼粉)。
生活方式干預是改善胰島素抵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過適度運動,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和健康脂肪的攝入、補充特定營養素、避免高果糖和高鹽飲食以及嘗試間歇性禁食等營養干預措施,可以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建議在專業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以達到最佳效果。
封面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參考文獻:
1. WANG N,WANG C,CHEN X,et al. Vitamin D,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Eur J Nutr,2020,59(4):1379 - 1388.
2. 張軍軍,白育庭,邵開元等.肉桂降血糖作用的研究進展. 比較化學, 2019, 3(2), 16-20.
3. 黃正渠,朱琳,劉景新.不同運動方式改善肥胖/超重青少年胰島素抵抗效果的meta 分析. 體育研究與教育,2021, 36(5):90-96.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5 月 16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7935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