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是我國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區川渝云貴等地,在今年總臺央視春晚上,小品《借傘》讓川劇吸引了大量觀眾的關注。文化中國行,一起跟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走進川劇的臺前幕后。
川劇是融匯高腔、昆曲、胡琴、彈戲和燈調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變臉”“噴火”“水袖”也成了當今賞川劇的亮點。表演中,隨著劇情的轉折,川劇藝人通過這些技藝的變化,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這位正在舞臺上指導青年演員的川劇表演者,是61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肖德美,他正與自己的學生們在成都錦江劇場進行著川劇的排練與創新。
肖德美說,一般的年輕人可能只是對于川劇變臉、川劇噴火比較熟悉,但是川劇作為國粹,其實是一門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傳承也主要靠藝人的示范表演及口傳心授。
川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肖德美:川劇吸取了巴蜀文化的精髓。我覺得川劇的文學性強,語言風趣。
在傳承的過程中,川劇所涉及的“四功五法”,也就是前輩系統歸納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是川劇表演者從小就需要系統學習的內容,是真正意義上的童子功。
川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肖德美:抖手,比如思考都靠手勢,天地日月夜,風云雷雨雪。只要生活當中有的,都能通過川劇的身段、川劇的表演,把它用戲曲的方式體現。
在表演川劇的過程中,如何將五種聲腔藝術融會貫通,精準傳神地進行演繹一直是最大的挑戰。肖德美說,川劇里需要用四川話進行演唱,要求演員不僅要唱得動聽,還要情緒飽滿,做到聲情并茂。
傳承中融入更多現代舞蹈等多種創新元素,讓川劇煥發新活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走進劇院看演出。今年21歲的陳雨杰是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大專班的學員,也是肖德美最年輕的徒弟之一。
川劇青年演員 陳雨杰:我們創新了舞蹈芭蕾形式,還有川劇的“占占步”。它能表現出演員當時心情非常愉悅,讓觀眾更能直觀地看到川劇還能這樣演,特別有意思。
年輕的川劇演員們還通過網絡直播等,將自己的創新和平日排練的點滴及時分享,并與觀眾互動。
川劇愛好者 張雅婷:來到現場后,跟我當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現在創新加了一些元素,加了一些更新穎的故事情節。
如今,除了專業的劇場,在成都武侯祠、茶館等各種各樣的場所,人們都能夠欣賞到川劇變臉、川劇滾燈等表演。新的融合創新讓川劇不僅是舞臺藝術,也成為成都人市井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場演出,演員們都能收獲觀眾陣陣掌聲。(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