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愧是純粹的商人,一切都為了利益!
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首次出訪中東,短短三天,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收獲高達1萬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并在地緣政治、外交和國內政治形象上取得顯著成果,這顯然不是一個喜歡四處撒錢的“大財主”,我不得不對這個另類的美國總統要刮目相看。
這次“閃電式”訪問不僅展現了特朗普“交易大師”的外交風格,更為美國經濟和中東戰略布局注入強心劑,無論是三國超規格的接待還是敘利亞舉國的歡慶,這次中東外交都將在歷史上畫上重重的一筆。
一、經濟成果:萬億投資,重塑美國經濟版圖
特朗普此行的核心目標是吸引中東資本,成果斐然。
訪問期間,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承諾對美投資總計約1萬億美元,涵蓋人工智能(AI)、國防、能源、稀土和核能等前沿領域,為美國經濟注入活力。
1. 沙特:6000億美元的“超級大單”
沙特阿拉伯以60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成為此行最大亮點。
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與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AMD及國防企業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達成協議,計劃在美國建設AI數據中心、半導體工廠和軍工生產基地,此外,沙特還將投資美國稀土開采和核能項目。特朗普在利雅得“全球AI峰會”上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BS)共同宣布成立“美沙AI聯盟”,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中東最大AI算力集群。這些項目預計為美國創造數十萬高薪就業崗位,尤其惠及中部和南部制造業州。
2. 卡塔爾:2000億美元的能源與科技合作
卡塔爾本次承諾投資2000億美元,重點在液化天然氣(LNG)、半導體和金融科技領域(卡塔爾財富基金則計劃未來十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卡塔爾投資局(QIA)計劃在美國東海岸建設LNG接收終端,增強美國對歐洲的能源出口能力。此外,卡塔爾與高通洽談芯片設計合作,意在融入美國主導的半導體供應鏈。在多哈能源論壇上,特朗普發表演講,承諾美國將通過頁巖氣和LNG出口“領導全球能源市場”,卡塔爾隨后追加100億美元能源投資,鞏固了美卡能源伙伴關系。
3. 阿聯酋:2000億美元的太空與綠色能源布局
阿聯酋承諾2000億美元,聚焦太空探索、綠色能源和金融服務。阿聯酋與SpaceX達成合作,計劃在中東建設商用航天發射場,并為NASA的Artemis探月項目提供資金。阿布扎比投資機構還承諾支持美國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助力清潔能源轉型。此外,阿聯酋則同意優先采購美國電信設備(如諾基亞、愛立信)。
4. 商業代表團的“生意經”
特朗普率領的商界代表團堪稱豪華陣容,包括英偉達CEO黃仁勛、AMD CEO蘇姿豐、波音CEO等。他們與中東三國簽署了多項具體合同,如沙特采購F-35戰機(約150億美元)、卡塔爾更新愛國者導彈系統(約50億美元),阿聯酋購買波音飛機,這些協議不僅帶來直接經濟收益,還通過“能源換科技”模式,將中東財力與美國技術深度綁定,奠定其長期合作基礎。
二、政治與外交:鞏固盟友,遏制對手
特朗普此行通過高規格接待和務實會談,鞏固了美國與海灣國家的戰略聯盟,同時在遏制伊朗、推動地區穩定方面取得進展。
1. 沙特:王室級接待與戰略伙伴關系
沙特王儲MBS以王室級禮遇接待特朗普,包括利雅得傳統劍舞和駱駝騎士護衛,彰顯雙方的高度互信,而這也是對2017年特朗普在沙特內亂中鼎力支持MBS的回報。兩國簽署了《戰略伙伴關系備忘錄》,涵蓋國防、能源和反恐合作。雙方討論了加沙停火方案,提出“經濟重建換和平”計劃,沙特可能為加沙重建提供資金,但以哈馬斯解除武裝為前提。
此外,沙特表達了加入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意愿,但要求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和巴勒斯坦問題進展,此次購買了千億美國武器,其最大的用途也許不在武器,而在于美國的安全保證。
2. 卡塔爾:能源外交與沖突調解
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在多哈王宮設宴,雙方聚焦也門胡塞武裝問題。卡塔爾承諾協助調解也門沖突,并加強與美國的情報共享,打擊ISIS殘余和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卡塔爾還承諾增加對美LNG出口,穩定全球能源市場,間接支持美國對歐洲的能源供應。
3. 阿聯酋:安全合作與文化交流
特朗普與阿聯酋總統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討論了伊朗核協議和紅海航線安全。阿聯酋支持美國對伊朗施加更嚴厲制裁,并同意參與聯合海軍巡邏,保護油輪運輸。特朗普參觀阿布扎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強調宗教包容,鞏固美阿友好形象。
4. 跳過以色列的策略
特朗普刻意未訪問以色列,避免卷入巴以沖突的敏感議題,優先與海灣國家建立經濟紐帶。這種“商業優先”策略為未來以色列與沙特等國的合作鋪路,同時降低外交風險。
三、地緣政治:重塑中東格局
特朗普此行不僅鞏固了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體系,還通過經濟杠桿重塑地緣政治格局,重點遏制伊朗和對抗大國影響力。
1. 遏制伊朗
特朗普與三國領導人討論廢除2015年伊核協議(JCPOA)或施加更嚴格條件,如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沙特和阿聯酋支持美國立場,卡塔爾持謹慎態度。三國同意加強情報合作,監控伊朗對胡塞武裝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并在紅海部署聯合巡邏,保護航線安全。
2. 延續亞伯拉罕協議
基于2020年促成的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關系正常化協議,特朗普推動沙特與以色列的潛在合作。阿聯酋承諾擴大與以色列的AI和網絡安全合作,而沙特提出條件:美國需提供安全保障,且巴勒斯坦問題需取得進展。
3. 對抗大國意圖顯著,但成效不知如何
特朗普強調減少中東國家對大國的經濟依賴,特別是在5G和港口建設方面。阿聯酋同意優先采購美國電信設備,沙特則與美國討論“一帶一路”替代方案,通過IMF或世界銀行貸款支持“2030愿景”。在能源領域,沙特和卡塔爾增加原油和LNG產量,壓低全球能源價格,削弱俄羅斯的石油收入,間接支持烏克蘭戰爭中的西方立場。
對抗大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意圖顯著,但實際成效如何,還保持質疑。
四、輿論與形象:社交媒體熱議,國內政治加分
特朗普此行通過高規格接待和社交媒體宣傳,顯著提升了個人和美國的全球形象。
1. 高規格接待的象征意義
沙特的劍舞歡迎、卡塔爾的賽馬表演、阿聯酋的黃金飾品贈禮,這些細節被社交平臺廣泛傳播,強化特朗普“強勢領袖”形象。川粉們稱贊其為“和平締造者”,如某高贊帖子寫道:“特朗普三天拿下1萬億投資,拜登四年干啥了?”,看起來川粉們又贏了一局。
2. 國內政治紅利
萬億投資和就業承諾為特朗普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爭取選民支持,尤其在搖擺州如賓夕法尼亞和密歇根。保守派媒體(如Fox News)盛贊其外交效率,稱其“用生意人方式解決地緣政治難題”。盡管民主黨批評特朗普“討好獨裁政權”,但未形成主流輿論。
五、一切可能才剛剛開始
盡管成果顯著,此行也面臨挑戰。1萬億美元投資多為意向性承諾,具體落實需時間驗證。伊朗可能因特朗普的強硬立場加劇地區緊張,胡塞武裝已威脅襲擊紅海航線。沙特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前景仍不明朗,巴以沖突可能拖累進展。
特朗普中東三天,以1萬億美元投資為亮點,輔以外交鞏固、地緣政治布局和形象提升,堪稱其第二任期的高光開局。相比第一任期的亞伯拉罕協議,此行更聚焦商業化外交,展現了“以實力求和平”的執政哲學。
未來,投資落實和中東局勢的演變將決定這些成果的持久性,但無疑,特朗普已為美國在中東乃至全球的戰略地位注入新的活力。
從中美關稅戰的破局,中東首訪的斬獲,敘利亞的新生(據說特朗普也要與敘利亞簽訂類似于烏克蘭的礦產交易),看似世界已出現了一個的新的局面,但,一切可能才剛剛開始。
導讀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