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一紙新政
讓現房銷售再度成為樓市熱議焦點
近日,信陽市住建局發布《關于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實行現房銷售”,且對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設置“主體封頂方可預售”的門檻。
這一“新老有別”的政策設計,是地方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破冰之舉,更折射出全國樓市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優先”轉型的深層邏輯。
事實上,現房銷售的推進早已不是個案。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監測,自2020年海南實行現房銷售以來,全國已有超過30個?。ㄊ校┏雠_相關政策。2025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更將“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列為重點任務,與“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共同構成制度組合拳。
信陽市此次發布的政策,其特殊性在于“新老劃斷”的精準施策:已開工項目按原標準執行,新出讓土地則全面實行現房銷售。這種“軟著陸”設計既避免了對存量項目的沖擊,又為新周期確立了規則框架。
“當城市進入更新時代,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當居民開始關注品質,預售制度的歷史使命就要卸下來了?!闭鐝V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所言,從當下來看,預售制度的正面貢獻越來越小,負面問題越來越大。
在此背景下,現房銷售是對購房者、房企與行業的再平衡。對購房者而言,現房銷售堪稱“權益保護升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現房銷售模式本質上是對購房權益的保障,也是住房產品更新的重要形式。當前也要和高品質住宅的建設進行結合?!?/p>
對房企而言,這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考驗?!艾F售模式下,開工到銷售的周期,從6個月到1年延長至2-3年。也就是,2-3年后,才能通過銷售回款來回收土地支出?!崩钣罴螐娬{,房地產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從預售轉到現售,必然會導致前端資金占用大,但回收周期長的“錯配現象”。中指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現房銷售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力,高產品力、強品牌力的企業未來發展機遇或將更大。
對行業而言,現房銷售是“控增量、去庫存”的關鍵抓手。在信陽這樣庫存高企的城市,嚴控新增供應可直接改善供需結構,而對庫存不足的區域,政策執行需更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現房銷售并非簡單的一刀切,正如中指研究報告指出:“推行現房銷售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地方政府進行精準把控推進節奏和力度,謹慎執行相關政策,同時加快完善適用于現房銷售模式的房地產融資制度等。”
站在行業轉型的關鍵節點,信陽的探索為全國提供了“政策試驗田”樣本。未來,隨著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市場主體的適應,現房銷售或將從“選項”變為“標配”。
現房銷售的本質,是將房地產從“金融屬性主導”拉回“居住屬性本位”。這一過程必然伴隨短期陣痛——開發投資增速可能放緩,地方土地出讓收入面臨壓力,但換來的是市場根基的穩固。對地方政府和房企而言,這既是一次挑戰,更是重構行業秩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機遇。畢竟,當房子真正回歸“住”的本質,樓市才能行穩致遠。
廣東建設報記者 趙文霞
◎ 編審:劉麗莎
◎ 美編:楊榆潔
◎ 出品:廣東建設報全媒體內容運營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