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伊濱區,田野間農機轟鳴,果園里碩果壓枝,山嶺上薯苗吐綠,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圖景在城鄉融合的底色上漸次鋪展。
近年來,洛陽市伊濱區立足發揮近郊優勢、聚焦城鄉融合,統籌農文旅融合、工農商融合,大力推進科技賦能、全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著力打造城郊型鄉村振興新樣板。
科技興農:機器換人更高效
5月10日,在某公司裝配車間內,20臺裝有仿腳踝關節履帶的拱腰式農業機器人蓄勢待發,即將奔赴試驗田進行調改測試。
作為伊濱區重點培育的“智慧農業尖兵”,企業依托當地“保姆式服務”,專注研發數字導航與傳感技術,這些“智慧鐵牛”可在30度坡地自動完成高精度開溝作業,間距誤差不超過2厘米,作業效率比人工提升5倍,每畝成本直降15元?!斑^去5天的活,用上機器人1天就能干完!”新農人張文波稱贊道。該公司還將推出“共享農機”模式,讓科技紅利更加觸手可及。
農旅融合:采摘經濟活力足
立夏剛過,伊濱區寇店鎮大谷關采摘園內黃澄澄的早杏壓彎枝頭。2020年,園主楊占立在家鄉水泉社區承包了50畝土地,成立大谷關采摘園,按季輪流種植杏子、車厘子、桃子、西梅等果樹發展采摘經濟,實現“季季有鮮果”。自開園以來,為社區創收超5萬元,提供20余個工作崗位,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成為當地鄉村發展的新亮點。
位于孝文街道道湛社區的牡丹佰果園近期迎來櫻桃最佳采摘期,園內15畝櫻桃樹涵蓋澳紅、桑緹娜、俄羅斯八號、布魯克斯等多個優質品種,顆顆圓潤飽滿、鮮紅透亮。五一假期,櫻桃林變身親子樂園,不少城市家庭在此體驗農事采摘樂趣,持續釋放采摘經濟活力。
全鏈發展:特色農業產值高
5月,諸葛鎮千畝油菜進入收割高峰期,轟隆作響的收割機穿梭其中,吞吐之間完成“金色蛻變”。入夏以來,各社區按照“適時采收、優品優價”的原則,全面啟動機械化收割作業。收割后的菜籽經過清洗、焙炒、壓榨、精煉等標準化流程,加工為高品質食用油品向市場發售。從春日賞花到菜籽榨油,這條“吃干榨凈”的產業鏈讓畝產值成功翻番。
在南宋社區,農戶正在搶抓農時扦插紅薯苗,為十月的豐收播下希望。作為社區的成熟產業,已形成紅薯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模式?!案鶕酝慕涷?,今年平均畝產預估可達到7000斤左右,通過再加工可以為農戶帶來十分可觀的利潤。”社區書記說道。
從履坦科技機器人劃出的精準線條,到萬安山間此起彼伏的田野沃土,伊濱區正憑借獨有的區位優勢破解城鄉融合的時代課題。未來,伊濱區將持續聚焦“科技興農、智慧富民”,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書寫鄉村振興“強美富”新篇章。(圖/任費伊 楊芳芳 郭夢瑤)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