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之一,藏有約2.3萬件中國瑰寶。從商周青銅到元青花孤品,每一件都是文明史詩的注腳。當(dāng)我們在異國凝視這些流散的文化基因,叩問的不僅是藝術(shù)價值,更是民族記憶的歸途。
這里展覽的不僅是文物,更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寫照。百年前,山河破碎,國弊民窮。百年后,山河無恙,國富民強。愿“家國永安”!
《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英]霍吉淑 著, 顧雯 謝燕 譯,新經(jīng)典 | 讀者出版社出版
來自6000千年前的陶罐,彰顯著新石器時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藝;
一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漢代社會“視死如生”的喪葬觀念;
異域主題的唐代酒器,則是盛唐時期繁榮的商品貿(mào)易與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
《大英博物館中國簡史》由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館長、漢學(xué)家霍吉淑撰寫,以承載著文明印記的文物為基點,透視其背后社會的人、事、時、地。有別于一般的宏觀講述,以物為線,從石器時代到現(xiàn)代中國,通過探索文物中隱藏的秘密將錯綜復(fù)雜的中國歷史客觀具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