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末年,戰亂頻繁,古人真跡大多流失,正統筆法險些失傳,幸好趙孟頫的存在,使其保留些許,并傳到現代,也正因如此,元朝至今的800多年,書壇一直臨學“趙體”,后世的書法家們,皆有臨學“趙字”的經歷,將其奉為標桿,明清“館閣體”,也融合其字風貌。
包括元代,也有不少學者,向趙孟頫求學,拜他為師,由此可見,趙孟頫的筆法之精妙,當然這些技巧,他也盡數傳給徒弟,因此初步學習古法,不用只圍著趙孟頫,他的學生們,也值得我們學習,在趙孟頫的諸多弟子里面,最得其認可,最得真傳的一位,就是郭畀。
郭畀,字天錫,又字祐之,身材魁梧,蓄有長須,人稱“郭髯”,據資料顯示,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臺州路黃巖州判官,而且2人均曾任職,江西饒州鄱江書院的院長,博學多識,修養深厚,優越的條件,為其書法創作助力。
因欣賞趙孟頫的書法,拜于其門下,受到賞識,趙孟頫時常“手把手”教導,由此郭畀的實力猛增,掌握魏晉筆法,盡得自如之美,同趙孟頫的典雅、沉著,略有不同,郭畀熱衷飲酒,大多醉酒后走筆,人筆合一,充分抒發自我情感,信筆揮灑,水墨淋漓,極具藝術氣象。
比如酒后隨手寫的《青玉合盤詩》,如今入主北京故宮,將其視為“珍寶”,此帖寫于晚年,以行書為主,兼融楷草,起筆藏鋒,收筆含蓄,筆勢連貫而富于變化,相比趙孟頫的秀媚,郭畀氣力更加扎實,以“勁利”之筆賦予作品骨力,字字沉著醇厚,蘊含文人傲骨,更經得住品析。
郭畀高深的水平,不僅驚艷后世,也令趙孟頫欣慰不已,早在古代,就有徒弟為老師代筆的情況,郭畀水平高妙,自然深得重用,是趙孟頫唯一認證的代筆,姜紹書《韻石齋筆談》記載:“子昂傳燈則有郭天錫,嘗手書《松雪齋詩》一帙,遒逸精潔,宛入鷗波三昧。其詩文題跋,散見于卷冊中,骎骎與松雪并驅”。
他臨摹的“趙字”,做到以假亂真,曾代寫《松雪齋詩》一篇,趙孟頫親自在后面題跋,稱贊其書法,足以見他對郭畀的滿意程度,可惜“代筆”一事,在常人眼中,并不算榮耀,加上趙孟頫的自身光芒,過于耀眼,郭畀被掩蓋,現代少有人知曉他,甚至99%的人沒有見過其字。
您對郭畀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