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舉國上下陷入了困境,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浴血奮戰,我國多個重要城市相繼失守。
蚌埠作為江淮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因我國的重要鐵路在此交匯,因此成為了日軍南下攻略南京后的重要戰略目標。
蚌埠作為安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失守不僅是軍事防線的崩塌,更成為日軍推進"以戰養戰"戰略的關鍵節點。
彼時的蚌埠,城市繁華,水陸交通發達,商鋪林立,卻被戰爭陰霾迅速籠罩,日軍的炮火逼近,城內的居民倉皇逃難。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組照片來看看當年被日軍占領的安徽蚌埠。
安徽位于我國的中部地區,周邊圍著多個省份,甚至守在長江的主要干道上,因此這里被日本人看作是香餑餑。
戰爭一爆發,日軍便立馬想要吃下這塊肥肉,占領了安徽后以方便進一步向武漢進發,然而他們的愿望卻在中國軍隊和百姓的殊死抵抗中落空。
在照片中,只見日軍對待城市非常殘暴,他們派遣了直升機在天空上盤旋,時不時就丟下來一顆炸彈,使得城市被炸到的區域瞬間淪為廢墟平地。
只見該城市的城墻被打得破破爛爛,被炸出了一個大口子,城樓上掛上了日本的國旗,甚至大型坦克也開進了城內,破壞力非常強,一群士兵則在一旁冷眼旁觀。
在國際戰爭上,歷來都有一個不成文但大家心知肚明的規定,即便是戰爭也需要顧及人道主義。
在戰場上不能轟炸醫院,不能傷害無國界醫生和戰地記者,同時也不能使用生化武器,然而日本人卻十分缺德,在中國他們不僅使用生化武器對待普通百姓,甚至還用百姓的生命來做人體試驗。
在照片中,只見一群日本人似乎正趕到了一個村莊,他們穿著黃色的軍裝,帶著帽子,手臂上還綁著棉布,其中間的男子正在教大家怎么用防毒面罩,防毒面罩將口鼻捂得嚴實,只露出兩只眼睛,他們似乎即將準備使用生化武器來逼迫大家投降。
對于一場戰爭而言,想要打勝仗就一定需要便捷交通的支持,因此在我國的抗日時期,日軍為了阻止我方軍隊的物資及時送達,甚至會直接炸毀鐵路。
而蚌埠作為交通要地,其機場被視作眼中釘,日軍多次想要毀掉我方軍隊的飛機,由于我方飛機數量非常有限,大家想出了用模型飛機的障眼法,勉強也糊弄到了日本人。
在照片中,日軍已經多次毀掉了我方的飛機,他們正在感慨我們的飛機為什么源源不斷之時,發現我們用的是模型飛機,只見日軍一氣之下將飛機燒了個精光,飛機的骨架都被火燒得清晰可見,一旁的日本人則在一旁指指點點。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從局部戰爭的爆發到日本最后投降花費了整整十四年,長年累月在戰場上的對弈難免讓人心感到有些疲憊。
因此日本軍隊為了撫慰士兵,讓他們用最好的精神狀態作戰,軍隊設置了很多活動,相撲則是放松心情的好運動之一。
在照片中,只見日軍聚集在蚌埠的一個村莊的廣場上,他們正在舉辦摔跤的活動,許多士兵圍成一個圈津津有味的看著,時不時的還給他們鼓掌,中間的兩名男子則打著赤膊在肉搏著,誰也不服誰,一旁的裁判也在給他們鼓勁。
日軍在中國掃蕩的這些日子里,對待百姓的態度可謂是非常惡劣,他們奉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策略,所到之處就對百姓實行了侵略行為,不僅要搶奪百姓的財產,威脅百姓給他們干活,甚至還要殘忍的掠奪百姓的生命,非常惡劣。
在照片中,只見日本一小隊人馬似乎要渡河,然而他們并沒有船只和工具,于是只能將目光放在百姓身上,他們威脅百姓用船送他們過河,日本人一個個脫去了外套,坐在船上十分愜意的模樣,中國百姓在在脅迫下頂著烈日撐船送他們渡河,心里卻充滿了憤恨。
日軍在進入中國之前可謂是有著雄心壯志,對于自己的戰斗能力非常自信,他們甚至在國際上放話,表示自己能在一個月間能拿下中國,然而我國的百姓和軍隊卻是非常堅強,在這個以小博大的戰爭中,即便面臨著巨大的犧牲也從來不退縮,成功打破了日本人的美夢和奢望。
在照片中,只見日本軍隊背著重重的行囊,有人將槍桿子背在背后,有人扛在肩上,大家的生態看上去非常疲憊,一邊走路一邊向下一個城市進發,反觀首領則是騎著馬在道路上悠哉悠哉的騎著,中間的鐵路已經被炸毀了,斷成了一節一節,可見戰況的激烈。
三十年代末,日軍第13師團在蚌埠附近想要強渡淮河實行侵略,守軍在淮河北岸憑險抵抗,并以一部向蚌埠附近側擊,牽制日軍。
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兩次強渡淮河,卻均被我國的軍隊擊退,兩方展開了激烈炮戰,日軍方的損失也比較慘重,喪失了700多名士兵。
眼前的照片展現了一群日本軍人,只見他們身處一處土質山坡的掩體中,前景處有一名軍人正專注操作著架設好的觀測儀器,似乎在偵察前方情況,周圍其他軍人有的手持望遠鏡,有的似乎在待命,神情嚴肅,整體氛圍緊張凝重,處于戰斗前夕的偵察狀態。
日軍的睚眥必報心理非常強烈,由于此前和中國軍隊硬剛失去了很多士兵,他們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為了給此前的損失報復,日軍開展了地毯式轟炸,飛機大炮不斷向我軍陣地進行轟炸,導致我軍死傷慘重,殘忍不已。
眼前的照片呈現了一群日本士兵在廢墟中行進的場景,只見士兵們身著軍裝,頭戴頭盔,手持武器,顯得神情專注且緊張。
他們身處一處墻體坍塌、磚石散落的區域,周圍是破敗的建筑殘骸,環境一片狼藉,仿佛剛經歷過激烈戰斗,士兵們排成一列在有序推進,場景彌漫著戰爭的殘酷與緊張氛圍。
在日軍毒氣,飛機大炮的攻勢下,日軍攻陷蚌埠,為強化統治,日軍在蚌埠建立了日語學校,強迫兒童學習日語,推行奴化教育,并在天長節為日本天皇祈愿,妄圖從精神上奴役中國人民。
蚌埠人民也是深知民族大義,許多家庭拒絕將孩子送入日語學校,即便面臨殘酷鎮壓,也堅守著文化血脈與民族尊嚴。
眼前的照片展現了戰時街頭的一幕,只見一位車夫頭戴帽子,身著樸素衣物,正奮力拉著一輛坐有乘客的人力車。
乘客也戴著帽子,神態平靜,街道右側,有兩名身著軍裝、頭戴軍帽的日軍士兵,神情嚴肅,身旁堆放著沙袋,用于戰爭的防御,城市已經淪陷,日軍的存在讓普通民眾的生活籠罩在不安與壓抑之下。
日軍從河上攻打過來后,他們迅速準備登陸,昔日安靜的碼頭在日軍的到來下變得雞飛狗跳,很多百姓都對這些日本人心存害怕。
一些還沒來得及逃跑的百姓便被日本人抓了過來給他們當苦力,給他們搬運物資,不聽話就會直接被擊斃,十分可憐。
在照片中,只見整個碼頭人很多,熱鬧非凡,日本士兵坐在車上,臉上帶著笑容,相互在聊著天,遠處似乎還能看見戰爭的炮火,岸邊還停著一些小船,很多百姓一邊在走路,一邊在觀察著這些侵略者的嘴臉,小心翼翼的幫他們搬運著物資。
日本人總是對他人的財產有著很強的占有欲,當他們入侵蚌埠后,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不僅經常逼迫普通百姓幫他們干活,有時還不講理的掠奪他人的生命,對生命十分漠視,城市的基礎設施也被他們炸毀,當年百姓們上班的面粉廠他們都要燒毀。
在照片中,面粉廠是普通百姓賴以生存的場所,人們不僅可以在面粉廠上班,面粉廠生產的面粉還能供應給城市的百姓,只見遠處的工廠在火燒之下黑煙滾滾,一些樓層已經坍塌了下來,冒起了滾滾濃煙。
其中一名日本人拿著刺刀站立著,看起來非常得意,身后的國人則跪成一排,大家的眼里寫滿了不甘心,這張照片的目的想必只是耀武揚威罷了。
這段歷史時隔多年已然成為了江淮大地最深重的創傷記憶,火車站的難民潮、無數次空襲后的斷壁殘垣、慰安所與集中營的血淚見證,交織成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這些被鏡頭定格的歷史碎片,恰似刺向民族痛點的鋼針,時刻提醒后人,當侵略的鐵蹄踏破河山,和平的燈塔便在炮火中崩塌,我們只能以史為鑒,才能真正銘刻這段血淚交織的歲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