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二回,在介紹林如海時,提到了他曾經有一個三歲夭折的兒子。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林如海的兒子“去年”死了,年方三歲。到“今年”應該是四歲,比五歲的林黛玉只小一歲。
為什么曹雪芹要給林黛玉安排一個弟弟?按說林弟弟這個角色完全沒有必要,就像甄士隱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并不影響故事情節的走向。
如果林弟弟不死,還對林黛玉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可他又死了,曹雪芹寫這么一個人物,當不只是為了豐富一點劇情那么簡單。畢竟林如海本就子嗣艱難,生不出孩子才算正常,生了又死了,不但殘忍還有點讓人“多余”。
所以,粗看曹雪芹的安排,不免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但細琢磨卻又覺得很有意思。正因為有了這個林弟弟,讓故事更多了一絲趣味性,也有了更多的解讀空間。
首先,關于林弟弟的出身,書中沒明確交代是嫡還是庶。但在介紹林黛玉時明確講了是嫡出。這就側面說明林弟弟極有可能是庶出。
嫡妻多年生不出兒子,侍妾能生兒子,結果三歲就死了……可能很多人都會腦補出一出宅斗大戲。但其實這么想,就落入了圈套之中。
賈敏是賈母教養的女兒。胸襟異于常人,并不是王熙鳳那樣的妒婦。賈母丈夫賈代善的姬妾,賬目明確記載有六房,而林如海也明確交代有幾房姬妾。
姬妾是兩回事,“姬”是指歌舞姬一類的通房丫頭;“妾”才是侍妾姨娘。明清兩代的士大夫,一般要求一妻二妾,丫頭不限。幾房姬妾肯定是在合法人數范疇之內,且“妾”有名分,妻子無法限制丈夫與妾同房,也就無法控制生育。側面表明賈母和賈敏都不是善妒的女人。林弟弟的夭折與賈敏無關。
所以,脂硯齋【甲戌側批:帶寫賢妻。】也表明賈敏的賢惠。
其次,林家嫡長房子嗣單薄,導致林如海沒有親支嫡派,起碼與他父親都是單傳。好不容易生下了兒子林弟弟還夭折,是曹雪芹在書中典型的“得到”又“失去”的興亡文字。
與之類似的,還有賈雨村科舉高中又罷官,復職又降,最終失去。
史湘云出身侯府千金,卻父母雙亡,好容易嫁個才貌仙郎,又轉瞬失去。
林黛玉與賈寶玉情投意合,根據線索肯定訂婚,結果又被拆散,生離死別。
賈元春的“恨無常”,更是得到了富貴,又轉瞬失去……
顯然,曹雪芹以“得失”喻“興亡”,就是在為結果做鋪墊。林家的敗亡,不在于林黛玉的生死,而在于這個林弟弟的先生后死,這才符合當時的世俗人倫。
最后,林弟弟先死,賈敏又死,林如海再死,如果林黛玉不去京城,會不會也死?都不敢說。
而林如海夫妻兒子的死,實際都發生在他被欽點巡鹽御史的前后。上任之前兒子死,林如海最重要的希望被打擊;上任之后妻子死,林如海失去第二重要之人;兩年多后林如海死,林家亡。至于林黛玉,身為女兒,已經屬于可有可無之人。
關于林如海的死,從賈寶玉講的小耗子偷香芋故事,可以推測出是揚州鹽課發生貪腐大案。耗子們不但偷財,還要偷林黛玉,顯然是針對林家不懷好意。要不是林如海送走女兒,只怕也是兇多吉少。
若據此反推,林如海、賈敏和林弟弟的死,不排除就與揚州鹽課的貪腐有關。林如海作為新皇帝欽點的巡鹽御史,要稽查和接管太上皇時期的鹽課貪官們的舊賬,并斷人家財路和性命,肯定要遭受嚴酷的打擊。
其中林如海和賈敏之死,幾乎能肯定是為人所害。至于林弟弟的死,實在是不好說。但也正因為兒子的死讓林如海也存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心,才會送女兒進京時,告訴她去后,減了顧盼之憂,可以放手一搏了。
有觀點認為林如海做巡鹽御史是肥缺,除非與鹽課貪官們沆瀣一氣,否則在還沒有養廉銀子的明代和清初,真要認真做官,賺錢比海瑞要強,但也強不了多少。我相信林黛玉的父親,是清官,不是貪官。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