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可見科學和玄學是相通的。
為何大科學家們那么多,智商那么高,開悟的人卻很少呢?
大科學家們無法悟道,大字不識的慧能們卻開悟了。
這是不是很諷刺?
其實這當中的道理極其簡單,卻很反常識!
常規思維者很難接受,自然也就談不上理解。
科學用的是智商,玄學卻需要智慧!
智商屬于秉性,每個人因遺傳素質及后天教育條件不同而產生較大差異;
智慧則屬于本性,凡開悟者都表達出一個共識:
圣賢與凡夫,本性無二。(僅僅是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難以相信。)
佛家說:一念迷即凡夫,一念悟即佛。
可見,每個平凡人都是未開悟的佛(這里的佛,大家不要用神化的形象去理解,單純看作得到終極智慧的人即可)。
開悟,悟的是啥?
本性,智慧。
當然,每個系統的說法都不同,也可以稱為道、良知、真理、天理等。
道家始祖老子一句話揭秘: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p>
所謂無為,就是懂得順道而為;
順道的前提,當然是悟道。
因此,無為,也代指悟道,開悟。
為學,是智商主導,求多,越多越好;
為道,則要做減法,減到最后,不帶一毫個人知見,智慧自然顯現!
老子還提示我們:
【為腹不為目】
這里腹不是指肚子,而是內在、主要、本質;
目也不是指眼睛,而是指外求、次要、表象的東西。
老子說得很明白,要想開悟得道:
- 放棄外求,開始內求;
- 忽略次要的,抓住主要的;
- 不要停留在表象,要深入本質、領悟規律;
只是,哪怕知道這個道理,有幾人愿意去實踐呢?
幾乎所有世間之人,都在運用頭腦和智商,求多、貪多。
想得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錢,更多的物質,更多的享受!
豈知,懂得放下才是智慧。
大科學家們,無疑都是高智商之人。
為了攻克各種難題,他們都在無止境地增加知識!
有誰能想到,其實應該適時關閉感官、虛靜其心,向內看,向內求呢?
歷來都有一種說法:
開悟的,往往都是老實人,甚至傻一點的;
越聰明,反而開悟不了。
為何?
知識和智商,有時是好用的工具;
但如果過分執著于已有的、并不究竟的知識,知識反而變為成見、成為悟道的障礙;
聰明人常常自以為是,難以接受現有認知體系以外的概念,更不愿意承認別人比自己高明;
因此故步自封,終與真理大道失之交臂。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