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5月17日訊為全面反映濟南古城和泉水保護、傳承與發展取得的成就,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提升城市軟實力,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于“5·18”國際博物館日策劃推出“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
展覽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山東博物館主辦,濟南市博物館、濟南市考古研究院承辦。本次展覽選取山東省和濟南市13家文博及考古單位代表性文物,匯集濟南文物精華,以濟南古城的歷史變遷、泉水文化、人文風情為基本故事線,向觀眾講述“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的千年故事,展現泉城濟南的古城格局、自然歷史風貌,推動城市與泉水景觀協同發展。
千年城脈解碼:考古敘事重構泉城文明圖譜
展覽以考古發現為主要依托,結合書畫、碑刻、古籍等各類館藏文物,串聯起“濟南泉·城文化”的發展脈絡和景觀申遺歷程,展覽從考古和館藏視角下的“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出發,突出表現“泉·城文化景觀”對于全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影響。在內容上,展覽分為“序章——泉城印象”“城邑肇始——濟南地區早期區域中心的變遷”“濟水之南——濟南古城的發展演變”“城泉共生——人文與自然交融的文化景觀”四大部分,緊扣“泉·城文化景觀”這一概念,立足考古成果的轉化與傳播,搭建城市古今對話的橋梁,演繹人居泉城中的鮮活姿態;在形式設計上,深挖城市文化元素,以城為核心,串聯濟南的文明史、建城史和泉水特色,采用多元展示手段,力求實現泉城意象在當代設計中的創新轉化,展現當代視野下的“泉·城文化景觀”。
文明物證巡禮:從史前蛋殼陶到明清珍藏的時空對話
本次展覽共展出13家文博及考古單位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文物57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170件,一級文物85件。不僅展出了濟南市博物館藏商晚期獸面紋亞醜銅罍、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負壺陶鳩、載人載鼎陶鳥、唐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章丘區博物館藏洛莊漢墓石編磬,濟陽區博物館藏西周俏色玉魚鷹,長清區博物館藏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玉覆面、金餅等鎮館之寶,還匯集了濟南市考古研究院近30年來的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成果。
商變形獸面紋亞醜銅罍(濟南市博物館藏)
西漢樂舞雜技彩繪陶俑(濟南市博物館藏)
西漢載壺彩繪陶鳥(濟南市博物館藏)
西漢載人載鼎彩繪陶鳥(濟南市博物館藏)
唐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濟南市博物館藏)
西周俏色玉魚鷹(濟陽區博物館藏)
西漢玉覆面(長清區博物館藏)
展出的文物中,城子崖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薄如蛋殼,光亮如漆;濟南市博物館珍藏的清郭敏磐潭西客夜圖卷,記錄了濟南第73泉和清代潭西精舍的來歷,極為珍貴;濟南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商銅鸮卣,將中國發明蒸餾酒的時間追溯至3000年前;山東博物館的商青銅舉方鼎,是迄今在山東境內發現的最精美的晚商銅鼎之一;山東大學博物館收藏的春秋青銅方壺,鑄造工藝代表了當時鑄銅工藝的最高水平。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蛋殼黑陶高柄杯(濟南市博物館藏)
清郭敏磐潭西客夜圖卷(濟南市博物館藏)
銅鸮卣(濟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商青銅舉方鼎(山東博物館藏)
春秋青銅方壺(山東大學博物館藏)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市考古研究院甄選近30年來在城區范圍取得的重要考古發現及最新研究成果,共計220件(套)出土文物,時間跨度從9000年前的后李文化一直延續到清代,體現了濟南源遠流長、高潮迭起的歷史脈絡。特別是古城區內考古發現的各時期水井、溝渠、城墻等遺物遺跡,充分表明濟南“泉”與“城”的歷史淵源與相得益彰。
西漢鎏金當盧(濟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西漢雞蛋(濟南市考古研究院藏)
展陳破界新生:沉浸式場域激活文化遺產基因
以考古實證為經,以文物敘事為緯,本次展覽開創性地構建起濟南九千年文明演進圖譜。通過系統梳理濟南城市考古成果和豐富的文物資源,串聯起從后李文化到明清時期的城市發展鏈環,一方面講述濟南古城肇始、形成、發展、演變的故事,另一方面彰顯“泉·城文化景觀”的獨特風貌,生動詮釋“泉涌城興”的共生智慧。
展覽突破傳統展陳范式,運用創新手法激活文物生命力。如青銅重器、佛造像群以陣列式呈現,構建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場域;從西漢雞蛋到明清文房,情境化展陳再現古代市井的煙火氣象,輔助觀眾理解展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借助紗幕全息投影技術,打造“步步生泉、移步換景”的沉浸漫游體驗。
數字孿生泉城:科技賦能下的山水人文交響
展廳空間中隨處可見“泉城”意象的元素表達。展廳中央設置的濟南古城數字沙盤,展現了不同時期濟南城的城市范圍和布局變遷;后方以《鵲華秋色圖》的數字演繹為視覺焦點,融合紗幕動態投影,營造“山、泉、湖、河、城”的概念畫面,突顯泉城的靈動之美;展墻空間將文物與畫面設計相結合,形成實物展示與藝術化演繹相結合的闡釋系統,構成一幅濟南古城城市發展與市井生活的鮮活畫卷;透過八個獨特的小景窗,觀眾還可以觀賞濟南八景與泉水潺潺的動態影像。
文旅融合出新:文創爆款+研學場景重構文博新生態
聚焦群眾文旅消費新需求,展覽將創新推出“文創+科技”雙輪驅動模式:以文物數字活化工程為引擎,深度挖掘藏品文化基因,打造系列兼具文化厚度與時尚表達的“泉城禮物”100+;針對暑期研學熱潮,精心策劃“穿越千年的課堂”主題教育活動,通過AI虛擬導覽、實景劇本游等沉浸式體驗,實現“展廳即課堂、文物會說話”的創新教育模式;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傳播矩陣,線上開發文物數字孿生系統,讓觀眾足不出戶云游特展;線下打造濟南古城網紅打卡點,形成“研學熱+文創潮+數字游”三位一體的文博旅游新生態,真正讓千年古城煥發新時代光彩。
本次展覽不僅是對濟南古城保護成果的階段性總結,更是向世界展示東方山水城市營建智慧的窗口。通過考古實證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展覽將建構起貫通古今的文化對話體系,為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全球議題提供中國方案。這場跨越九千年的文明對話,即將在齊魯文脈之地展開絢麗篇章。
展覽時間:
2025年5月18日—10月12日
展覽地點:
山東博物館一樓4號展廳
通訊員:于筱箏
編輯:姜富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