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5月17日訊5月17日,2025國際博物館日濟南主會場暨“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開展活動在山東博物館舉辦。記者從活動中了解到,“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引人矚目的是,濟南市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將首次共同亮相。
據了解,“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選取了山東省、濟南市各文博單位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文物,共包括代表性文物570余件,其中一級文物85件,串聯起“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景觀申遺歷程,從考古和館藏視角下,突出表現泉城文化對于全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影響,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濟南市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
彩繪樂舞雜技陶俑
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1969年出土于濟南北郊無影山西漢墓,生動再現了2000多年前漢代最流行的“百戲”表演形式和精彩場面。雜技陶俑陶盤長67.5厘米、座寬47.5厘米,最高俑者22.7厘米。陶俑共21人,其中樂工、表演者和觀賞者各7人。鐘鼓齊鳴,舞者翩翩,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造型簡潔古拙、洗練概括、生動活潑。它融音樂、雜技、舞蹈,觀賞者于一體,是我國最早出土立體地反映漢代百戲演出完整場景的實物,在我國音樂、舞蹈、競技體育史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
彩繪載人載鼎陶鳥
彩繪負壺陶鳥
同時出土的另外兩件分別為彩繪載人載鼎陶鳥、彩繪負壺陶鳥,都為“國寶級”級文物,現珍藏于濟南市博物館。
記者:姜富海
視頻:徐明閣
編輯:柯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