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啟動“經濟轉型”,對內大幅削減政府支出,對外堅持“美國優先”貿易議程,濫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發動大規模關稅戰,削減巨額貿易逆差,推動美國經濟從消費大國轉向制造業強國。
作為總統,特朗普兌現競選承諾“修正幾十年來沒人敢碰的錯誤”固然有其邏輯支點,但他忘卻了1987年同樣是共和黨的里根總統在國情咨文中引用的老子那句“治大國若烹小鮮”明言, 在國家大事上完全憑直覺決策, 常常是“想著一出是一出”,特別是在關稅問題上朝令夕改,忽左忽右,手段之極端遠超市場預期,引發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動蕩不定。
特朗普關稅新政推出已經滿月,從美國國內的反應,特朗普很可能重蹈上世紀30年代美國推出《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的覆轍,最終黯然落幕,且不說異想天開尋求第三任期能否美夢成真,近至明年11月的中期選舉共和黨就前景堪憂。
民調支持率下降
在第一任期內,特朗普借助依靠經濟和邊境兩大政策支柱,贏得了民意,也為他重返白宮做好了鋪墊。這次上任之初,民眾對其執政表現的認可率也一度超過50%,但之后卻急轉直下。其中,關稅成為導致民眾不滿的關鍵因素之一。
4月9日至13日,美國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民調顯示,民眾對特朗普處理關稅、通脹和政府開支的方式普遍不滿,49%的受訪者反對全面加收關稅,認為會對美國工人、通脹和整體經濟不利;51%的受訪者不認可特朗普的總統工作表現,表示認可的僅為44%。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支持率只有43%,跌至擔任總統以來最低水平。反對率則高達55%。這是CNBC在特朗普任內進行的所有經濟議題民調中首次反對人數超過了支持人數。
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就任后美國社會一度提振的經濟樂觀情緒已不復存在,49%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將惡化,這是自2023年以來最悲觀的結果。此外,民眾對股市的態度也急劇轉向悲觀。
那么,在特朗普執政百日之際,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各家機構最新民調看,受關稅戰和移民問題拖累,特朗普不支持率一直在穩步上升,《紐約時報》綜合分析顯示,截至4月24日已達到52%,差于拜登、奧巴馬和小布什的同期表現。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調同樣不樂觀,除共和黨人和支持特朗普的選民兩大群體之外,所有群體,男女老少、有色人種、有沒有受過大學教育,在移民、貿易、公共衛生、經濟、外交政策,甚至稅收政策等問題上,對特朗普的看法都是凈負面的。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尤其乏善可陳。路透社最新調查顯示,其經濟支援率已跌至37%,創執政以來最低。
可以說,特朗普引以為豪的經濟和移民政策已風光不再。數據顯示,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局百日的支持率是現代所有總統中第二差的,僅次于1953年上任的艾森豪威爾。本世紀以來,還沒有哪位美國總統的支持率像這次特朗普那樣急劇下降。
共和黨反對聲音抬頭
對特朗普毫無節制地大打關稅戰,并非所有黨內要員都噤若寒蟬。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說,關稅政策正在讓美國人付出代價,國會需要重申憲法賦予其制定關稅和對外貿易規則的權力。該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唐·培根也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國會歷史性的放權錯誤”。
特朗普昔日搭檔、前副總統彭斯直指,特朗普政府廣泛加征關稅“失策”,將給美國工薪家庭和企業帶來沉重負擔。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羅恩·約翰遜質疑貿易戰的真實目的,警告關稅是“傷己傷人的鈍器”。連特朗普的鐵桿盟友、得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特德·克魯茲都不同意加征關稅,直指這“等于變相對數百萬美國消費者加稅”,或導致共和黨明年中期選舉遭“血洗”。
針對關稅加重消費者負擔之說,特朗普團隊及其他貿易保護主義者引經據典試圖證明關稅對通脹影響有限,更有人拿特朗普第一任期舉例,稱2018年加征的關稅創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以來最高,但美國的通脹反從2%多一點降至1.8%。
他們強調,與通脹有關的不是關稅,而是財政和貨幣政策。控制通脹要做的是控制貨幣供應和政府支出。還有人稱,過去幾年對華加征關稅只是重置了供應鏈,并未造成多大損害。去年5月,拜登延長了特朗普對華加征的關稅,還有所加碼。當時,沒有人說三道四,現在特朗普加征關稅,民主黨卻突然開始擔心通脹,政治意圖明顯。
在4月8日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針對佐治亞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拉斐爾·沃諾克引用經濟學家數據質詢關稅將使美國人每年多支出3800多美元,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辯稱,這些經濟學家弄錯了。“我不相信他們的話”,“過去我們看到的最高通脹來自并不依賴進口的住房、教育和服務。”
硬說關稅與通脹無關實在有點強詞奪理。4月中旬,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自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實施的關稅措施致使物價水平短期內大幅攀升3%。這意味著每個美國家庭年均要多支出4900美元。報告還稱,美國消費者目前面臨的平均關稅稅率已高達28%,刷新了1901年以來的歷史紀錄。
其實,要評估與關稅對通脹的影響主要看它是一次性的,還是反復多次的。如果是一次性漲完了事,后果有限。若是你來我往大氣貿易戰,那對通脹的影響就不好說了。何況,特朗普這次加征關稅的范圍和幅度,與第一任期加征的稅率完全不在一個等級。覆巢之下,老百姓能感受不到通脹之苦嗎?
兩黨法案欲限制總統權力
特朗普的關稅新政攪得雞飛狗跳,天怨人怒。近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資深成員、愛荷華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與華盛頓州民主黨聯邦參議院議員瑪麗亞·坎特韋爾參照1973年《戰爭權力決議案》共同提出了《2025貿易審查法案》,重申國會在貿易政策中的憲法角色,限制總統征收關稅的權力。
該法案要求總統決定加征關稅后,必須在48小時內告知國會,并詳細說明征稅理由、評估加稅對美企和消費者可能產生的影響。國會應在60天內審議批準,否則,所加關稅將被自動取消。目前,格拉斯利已攜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等六名共和黨參議員一起成為法案的共同提案人。
此外,多名民主黨參議員也是法案的共同提案人,除華盛頓州民主黨聯邦參議院議員瑪麗亞·坎特韋爾之外,還包括明尼蘇達州的艾米·克洛布查爾、維吉尼亞州的馬克·華納、科羅拉多州的邁克爾·班納特、佛蒙特州的彼得·韋爾奇、德拉瓦州的克里斯·庫恩斯,以及康涅狄格州的理查·布盧門撒爾等人。
同時,在美國眾議院中,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亦已宣布,要出臺眾議院版類似法案,限制特朗普在未經國會批準的情況下單方面征收關稅的能力。
針對新推法案,白宮預算辦公室發表聲明稱,該法案“將嚴重制約總統動用被國會長期認可并獲得法院支持的權力應對國家緊急情況和外國威脅的能力”。如果法案提交給總統,特朗普將予以否決。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亦稱,考慮到共和黨在眾議院占據多數席位,即便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也不太可能在眾議院順利過關,且總統已表示將否決法案。
這也是實情。法律規定,只有在法案獲得參眾兩院三分之二議員的支持才可望繞過總統否決,而在共和黨一統天下的情況下,即使有少數共和黨議員倒戈,也翻不起大浪。至多只是“一封措辭強硬的公開信”,于事無補。
特朗普政府被告上法庭
特朗普加征關稅正面臨新的法律挑戰。4月23日,美國12個州,包括俄勒岡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德拉瓦州、伊利諾州、緬因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狀告特朗普政府。
訴訟稱,依據美國憲法,關稅設定權專屬國會,總統只有在面臨國外“異常和特殊威脅”時才能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而特朗普加征關稅只是 “一時興起,而非合法權力的正當行使”。對任何進入美國的商品征收巨額且不斷變化的關稅,顛覆了憲法秩序,引發美國經濟混亂。因此,要求法院叫停聯邦政府強征關稅的違法行為。
此前一周,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宣布,將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他當天發表聲明稱,特朗普的 " 非法關稅 " 正在給加州的家庭、企業和經濟帶來混亂,推高了物價,威脅到就業。這些關稅擾亂了供應鏈,增加了加州及其居民的成本,并給加州經濟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對此,特朗普政府沒有退讓。白宮發言人德賽回應稱,政府“仍致力于應對這場正在摧毀美國產業、讓我們的工人無力應對的國家緊急狀態,我們將動用一切手段,從關稅到談判”。
關稅重負也讓不少企業難以生存。4月14日,美國自由正義中心代表五家小企業將特朗普政府告上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要求法院叫停政府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加征關稅。中心強調,美國商品貿易逆差已存在數十年,既不構成緊急事件,也不構成異常威脅。《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并未授權美國總統實施全面關稅措施,甚至根本沒有授權征收關稅的內容。
事實也正是如此。長期以來,《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僅被用來制裁其他國家,像特朗普那樣用于加征關稅的可謂史無前例。狀告特朗普政府可能始于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可能會上訴到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最終提交最高法院裁決。
不過,在美國打官司很可能經年累月。何況,特朗普暫緩90天加征“對等關稅”要到7月初才結束,各州的舉證并不容易。4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以未能清楚證明關稅措施“可能會引發立即且不可彌補的損害”為由駁回了以上5家小企業提起的聯合訴訟。
由是觀之,雖然特朗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加征關稅可能超出了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但目前尚難確定最高法院是否會作出不利于特朗普的裁決,畢竟法院通常會尊重總統在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上的權力。
不久前,麻塞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犀利追問越過哪些紅線才會讓特朗普收手,是特朗普的關稅導致300萬人失業嗎?是道指下跌50%嗎?沃倫之問,反映了許多人得心聲。
然而,從目前情況看,特朗普不會輕易改弦易轍,他是想玩國際社會于股掌之間,以短期陣痛搏得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永不衰弱。即使美方考慮大幅下調關稅稅率,也只是談判的一種策略。只要關稅能夠保持在預期水平,即為完勝。
可惜,市場并不買帳。4月21日,華爾街再遭股債匯“三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進一步上升。美國前財長耶倫一陣見血地指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是本屆政府在經濟運行良好的情況下“最嚴重的自殘”。
難道特朗普非要碰得頭破血流才肯回頭嗎?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張介嶺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