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三年內647杯奶茶,好家伙,每3天喝2杯,奶茶里的糖足以把血管堵死了。
本文是來給大家科普的。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個對血管的傷害很大。
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即遺傳),這個是基因問題,無話可說。
但繼發性高血壓,則是生活方式不佳導致的。
首先就是吃鹽過多,導致血液里的鈉過多,體內水分潴(zhū)留,即不正常地積聚,導致心臟泵血負擔加重,血壓升高。
這個點的解決方案,就是低鹽少油,鹽使用低鈉鹽。
其次是年齡增長+不運動,以及吸煙喝酒,導致血管彈性下降,斑塊使血管壁增厚,血管內空間就變小,血流阻力就增大,從而升高血壓。
這個點的解決方案,就是運動,每周150分鐘中強度的運動。中強度以心律計算,(220-年齡)X 60%-80%,比如新聞中的當事人38歲,那么運動心律就是109-145之間,比較理想。
高血脂
上面提到的血管內斑塊,就是血管內的脂質過多,代謝不掉,從而沉積在血管壁內,形成斑塊。斑塊一旦脫落,會形成血栓,血栓跑到心血管里梗塞,就是心梗,跑到腦血管,就是腦梗。
血脂主要看三個指標,即低脂膽固醇、高脂膽固醇、甘油三酯,正常區間如圖。
圖片
圖中能看到,我的低脂膽固醇還是高,但比起上個月的4.72,已經有所下降了。
高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甚至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低血糖的時候會頭暈,高血糖則有緩慢的長期危害。
血糖含量長期過高(比如糖尿?。?,會腐蝕腎、視網膜、神經、心血管,導致腎衰竭、失明、神經病變和心血管病。
看血糖指標,一是看空腹血糖,在3.9-6.1之間是正常,6.1-6.9之間是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的過渡期),7.0以上即是糖尿病。
圖片
如圖,我的空腹血糖是5.6,屬于正常區間,但是上個月檢查結果是6.3,把我嚇得馬上調整生活方式(具體在下文)。
二是看糖化血紅蛋白,因為血紅蛋白在血液里的功能是運輸氧到身體各部位,相當于運氧的“貨車”。
血液里的糖過多的話,就會“粘住”這些“貨車”,使得它們運輸不了氧,身體的供氧減少,身體就不健康。被粘住的這些,就叫糖化血紅蛋白。如圖,正常區間在4%-6%。
圖片
空腹血糖是單次檢測,而糖化反映的是過去幾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更精準。
針對以上這三高,我自己的方案如下。
飲食:
低鹽低脂低糖,每餐先吃半盤至一整盤蔬菜,有時候是中午吃生菜,晚上吃西蘭花和西洋菜,而且最近一個月每天如此。
吃完蔬菜,才吃肉,最后才吃主食。肉吃得最多的是雞胸肉、牛肉丸、鵝肉丸。主食則是午餐蕎麥面,晚餐1/3碗米飯。
另外,每天(1個蘋果+1個雞蛋+1包堅果)。
運動:
我把每周150分鐘,拆分成每天22-25分鐘,平均心率大概在130上下。
高脂高糖都得運動,因為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能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胰島素的作用就是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就像葡萄糖的引路人一樣。胰島素的敏感性越高,越能高效促進葡萄糖發揮作用,從而不會停留在血液里,升高血糖。
而吃進去的蔬菜的膳食纖維,會把低脂膽固醇“打包帶走”,排出體外。
我的生活方式如圖。
圖片
才一個月,我就把空腹血糖降回正常,血脂降了0.5。
普通中年人,只要飲食上能夠注意,以及能自律運動,至少在血糖和血脂上不會高。
最后,舉一個例子作為結尾。
我媽今年69歲,每天坐不住,感覺隨時處于動態中,不是往市場來回,就是做各種家務,這在客觀上,促成了她的運動量,她的空腹血糖5.1,比我還低。她的高血脂數值,也比我低。
總結就是,69歲老人比我38歲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